这本书第一次读是2021fall,现在再看一遍是2023.6;这本书在高潮部分大量引用foltz的inhabitingtheearth(解读海的生态哲学)和海自己的writings,现在我看了foltz再第二遍看这书,觉得bate疑似并没有完全理解。disclaim:以下好多内容是靠回忆写的有reductionist之嫌有可能bate人家更复杂什么的但权当一个阶段性理解吧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主题就是loss/alienation。1.我们先预设一个prelapsarian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关键词是pre-consiousness,pre-linguistic,naivety,eden,goldenage。2.我们fall了,这个fall甚至不是历史上某个节点,而是人的意识一诞生就fall了,因为语言就是gap,语言代表的思维能力就是我们不再与自然一体的原罪。
作者为这个框架引用了众多理论和文学母题和这种alienation的症状与后果,稍微列举一下包括:伊甸园神话,卢梭的不平等起源,科技与工业化导致的自然的异化(frankenstein),对自然的objectification和enlightenment的傲慢诞生于cartesiandualism和baconianmastery,adorno和horkheimer的启蒙辩证法即我们freedfromthebrutalityofnature但nowenslavedto现代理性与科技,自然变成审美客体picturesqueandromanticimagination,raymondwilliams自然escapism与英国中产阶级文化与对工业化现代化的response,人类对自然殖民等等等等老生常谈。(很多都是chap1-3)。这其中最重要的是schiller的naivityvsentimentality,就是fall之前我们是naive的,现在我们只能sentimentalnostalgia。这个最重要因为直接涉及到poetry,下文立马讲。
有了这个框架,那么作者的诉求是什么呢?是用poetry/ecopoetics弥合这个gap。但这明显是一个paradox对不对,作者自己也知道,因为我们都fall了,而poetryaslanguage本来就是一种隔阂,language简直就是alienation的源头,就是manvsnature,所以诗人们只能writesentimentalnostalgicpoetry。那么这个paradox怎么解决?p154我们虽然是sentimental的,但sentimentalnostalgia也可以唤起naiveexperience。p167poetryisalwayssentimentalbutitconjuresupthenaive。所以这本书的核心就在于,poetry如何唤起prelapsarian的和自然共处,它无法让我们回去,但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回去了。“我们在流浪,我们在思乡,我们在思乡中流浪”。这种论点用大白话就能说了。
这也是chap4-7和8的内容:用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诗歌例子来illustrate我们如何“感觉”我们回归自然了,消除alienation和主客分隔了。这就包括:ledeuxtemps,history-time-place-inhabitation,华兹华斯和biocentrism,clare,天气,bachlard空间诗学,byron与m-ponty和freud关于生物性,等等等等。chap8最重要,bate想用heidegger作为一个终极理论来支撑他说的ecopoetry“弥合论”,也就是熟悉的那些dwellingoikos反technology还有poesis的东西,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bate的逻辑。接下来我想说为什么不对。
按照foltz的说法,海哲学里人看自然有三个状态:沉沦的zuhanden,形而上的vorhanden(科学科技笛卡尔启蒙),本真的primordialphysis。bate说了几种呢?仔细看永远只有两种,naiveonenesswithnature和postlapsariannature,很明显分别对应zuhanden沉沦和形而上vorhanden。bate的问题在于,在他这个一分为二的paradigm里,形而上/科技/启蒙这种客体化+征服自然的态度,和ecopoeticsas“思想中流浪”的尴尬的paradoxical的sentimentality,都是vorhanden状态对于zuhanden沉沦状态的反应。也就是说,对于海来说,poetry/dwelling应该是直面本真的非沉沦的physis的primordialnature,但bate还停留在poetryasnostalgiaforfascination这个层面上。bate对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理解是错误的,他提出的这一整套poetryasnostalgicre-enchantingasevokationofnaivety非常类似于foltz书里chapter3中伐木工在loss了之后通过mourning感知到primordialnature的模式。也就是:在沉沦和loss之间的那个ontological怀念。一言以蔽之,bate眼中的只有沉沦和fall,poetry是fall后对沉沦的感受,也是我们梦醒之后verbalize沉沦的一个方式。
那海的不沉沦的dwelling是什么意思?是显隐,即dasein明白了一切unconcealment的看见都包含着这个自然物体隐入了一个primordialnothavingtobehereinhumanworldingofmeaningfulness,amysterythatpromisesthepossibilityoffuturerevealing(这里不说了,我在foltz那本书书评里略写了一下)。一个关键是,真正的heideggeriandwelling里,language是gather,makeappear,discover,bring-near的一个event,而不是alwaysalreadyfallen。bate这种思路永永远远地trapped在一个immediacyvsmediation,presencevsrepresentation的二元之中,根本没救的。而且读了海和foltz居然还会引用什么biocentrism,实在哲学上不开窍
bate在末章说saussure(languagevsreality)的时候其实很好的,因为这种分割本来就是形而上学历史的弊病,如果能真的把海用好,好好说historyofbeing如何造成“语言作为mediation”这种观念的诞生,才是真懂了
话说回来,bate这个书不可能非常懂海德格尔的,他的视线始终在于怎么为英国文化文学的一些自然母题提供一些哲学深度,章节安排也是单元式的根本不算严谨思辨层层深入式的。比如19-20c英国乡土庄园cultivation/culturenativegentry,哈代面临的工业化现代化对英国本土(paganmaypole什么的)的冲击,英国殖民帝国的生态文化问题,华兹华斯的湖区,raymondwilliams和浪漫主义一直以来带有的社会政治问题即industrialization,中产阶级escapism,clare。说白了bate能把沉沦和fall这个二分咬得这么紧,也是因为英国文学传统和浪漫主义观念和文化研究把这个二分咬得很紧,也算是英国学者的小家子气和愚笨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