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读罢,我最感叹于上野的温柔便来源于贯穿全书的“正视自己”的呼吁。这种温柔让我流泪,想必也会让更多的女性对自己和解吧。
厌女症的定义本身就含有这样的意味,与自己的自我厌恶作斗争,有这样的意识,即使深陷泥淖,也是女性主义。通过这些理论的剖析,我也理解了很多我感到不适的来由,“原来那件事情的发生和我的感受是因为这个!”我会不由得有这样的感叹。
我回想过的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初入大学后的一个假期里与我父亲的一场谈话。那时我父母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父亲找到我对我说大致如下意思的话:
“你如今长大了,所以父亲可以告诉你一些事情不必避讳那么多。你母亲现在不愿意和我一起同房,要知道男人四十如虎,五十如狼,我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却要忍受无性婚姻。”
我当时内心翻江倒海,几欲作呕,面前这个自称是我父亲的人,欲望如此原始低贱,竟然还对自己的女儿做这种恶心的自我剖析,来控诉我母亲的“罪状”。
因为我所知道的是,母亲不愿意与他同房,对他的身体的厌恶,来源于他自身卫生的不洁和会极大降低睡眠质量的鼾声。他们两个的出发点如此的不同,一个关乎自身性欲的发泄,一个关乎客观环境的事实。
他无疑是将自己的妻子看做是“发泄欲望的工具”,然后想要以父亲的身份,进行一场“真挚”的剖白,对身为女儿的我进行成为“父亲的女儿”的同化,使得我与母亲产生分离,这样或许他心里才能达成那种自我认同——“我还是个男人”。他在诠释妻子的价值,也在衡量女儿的价值,这是父权制的权力体现,权力与感官的结合交错。
我记得我当时想过,他对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女儿又是置于何种境地来看待呢?后来我很气愤地想:“管他怎么看,他这样一个思想卑劣之人,凭什么评判他人的价值,凭什么要照他所想去活!”
读罢这本书后,我又一次思考这件事情。想必他在干涉我填高考志愿时,我不听他所言报学校名字里有上海的学校(对,就是那么荒诞,他只要看到学校名字里有上海就要我报,其他功课他一律未做),他那气急败坏的样子,也是来源于感觉到了自己“不是男人”的恐惧和气愤吧。
我很庆幸这件事情在我人生的较早的阶段发生了,让我认清楚一些事情的本质,明白自己置身于什么样的处境之下。也很感谢上野在将这幅社会图景详细敞开在所有女性面前的时候,告诉女性们女性主义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