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是我在语文试卷的阅读题中唯一一个记得名字的作家,也是我高中语文课大浪淘沙后最深刻的回忆,即使我的老师只讲评了阅读理解的题目而没有介绍这位作家。
我还记得高中语文试卷的阅读题上,老师在我写的每一句话上标一个“1”或是“2”,这些数字加起来很少能凑成一道题的总分。我很多时候会纠结这些分数,和答案拼命比对,我到底哪个情感没能阅读理解?哪一句话的深层含义没能抓取?但是遇到一篇来自李娟的文章时,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把她的名字写在便利贴上,写在脑子里,回家在互联网上查询她的名字和作品,生怕就和她错过在茫茫的试卷海里。后来发现这篇文章来自《遥远的向日葵地》,它的名字叫作《善于到来的人和善于离别的人》。
《遥远的向日葵地》出版于2017年,那时的李娟38岁。而在她的笔下,我能感受到和她类似的18岁时的矛盾和痛苦。她与大地里的四脚蛇周旋交流,她和她的痛苦周旋,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出路。她的敏感和反省让她注定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她把这些矛盾悉数记录下来,用她流畅、美丽又可爱的文字告诉阅读着的我,不要丧失对生活的敏感和痛苦。
李娟用极其细腻的情感和观察力记录着她的生活。她把生命中所有触动到她的心灵疙瘩和平常小事都能用富有感情的文字记录下来。她的讲述是敏感、真诚的,让人能够体会到她内心的纠结与矛盾,纪念与释怀。
外婆——母亲——我,两对可爱的母女。两位母亲都会在讲话中不时蹦出几个小脾气的脏话,直来直去又充满魅力。两位母亲一生在做一项比赛似的实验,她们的竞争对象是茫茫的土地,岿然不动的大自然:起伏的沙漠,黑色的戈壁硬地,和坚韧脆弱的向日葵地。在这场较量中,已经分不出输赢,是母亲和大自然的各退一步。
新疆的地广天阔、满天星河和遍野的生命从李娟的白纸黑字中流出,充满奇迹生命与伤痕的新疆就这样展现在我面前。在广阔天地下野性自由的戈壁玉换了个地方就会被打上“十元三个”的标价,这不是美丽的价格。书本的后半段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过渡到了她们的小家与家乡土地的亲密关系。她们一家的万亩葵花开成了,金灿灿地迎接盛大的秋天,我由衷地为她们高兴。
因为今年遇到了两次告别,所以对《外婆的葬礼》一章感触很深。我从小一直觉得我离死亡很近又很远。很近是因为,我的爸爸是我爷爷奶奶的小儿子,我又是家里的小女儿,从数字上来说,我家的爷爷奶奶比同学家的爷爷奶奶都更接近一百岁,我天生就比别人少了好几年和老人的相处时间;很远是因为,爷爷好像永远都在家里安静地坐着,却又经常和奶奶起争执,这样的日子好像永远不会结束。但当结束的那天来临,家里的所有人马上整理一切,十分混乱又十分地有规章制度。我们全家像脱了层皮一样地办完了三天仪式,关上门后,真真切切地是,家里永远少了一个人。而爷爷最后那个转身蹒跚着扶着扶手,半步半步下楼的背影,以及最后那道火红的火光,变成了我人生跑马灯中深刻的两帧。爷爷破旧的躺椅被扔掉了,爷爷戴坏的帽子也扔掉了,就像李娟看到金光闪闪的向日葵地想起外婆那样,我看到傍晚夕阳下晒得榨菜和谷子,就会想起爷爷,愧疚的。
李娟是一个擅长自省的人,她对外婆愧疚,对母亲愧疚,对路边的石头愧疚,对大地愧疚,也对世界愧疚,这些愧疚们不让人厌烦,反而是她的魅力所在。正是这样小小的细腻的情感,才让她对生活有这么琐碎又深刻的记录。在阅读中,我时常被她的幽默打动,一个温柔又风趣的人。“向日葵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正如她的文字诚实与坚持。
大一的时候与这本书重逢,但一直没舍得读完它,好像没舍得完成一次告别。这一次我再次继续读它,有些段落看过仍然忘了,有些笔记想做发现做过,也有很多地方重新画上了高亮标记。李娟带给我阅读上的舒适享受没有改变,她的话语带给我的共鸣渐渐变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许会不再为这些话语所动容,大学里也有像“李娟”这个名字一样让我记忆很久很久的东西,其中一件事是一位老师与我们分享他在人生不同阶段截然不同的态度立场,我现在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山丘。
书毕,我拥有了与这本书完整的记忆。此刻的心境却十分清晰,喜爱的仍是喜爱,痛苦的不断痛苦,好奇的保持好奇,一直生活在暖洋洋的安全区里,也对漆黑的世界有探索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