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过传记“大厚本”,最近看完《莲灯诗梦·林徽因》,自觉很有收获。出自学者陈学勇,经过多次修正和增订,从材料和考证看,应该算是林徽因传记里较为严肃完备的版本。
即使是美如林徽因,也是坎坎坷坷,苦难坚强的一生。
美人是有天赋的。现在看照片,她的服饰都不过时,不管是攀梁爬柱还是居家日常,都是优雅时髦的。对美的追求还让她成为了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师,国徽和纪念碑的设计师。又情感丰富,小说、诗歌、戏剧甚至舞台设计,也都是信手拈来,灵气和狡黠一点不输。
时代总有一座山。民国到新中国,云南,四川,李庄,山西,抱病辗转,一走30几天无法安顿,从养尊处优到穷困潦倒,从坐在“窗子里”写“窗子外”贫苦百姓捉襟见肘的人生的人,竟也过起了窗子外的生活。情绪低落的时候,质疑自己是“战争累赘,干嘛还活在人间”。
林徽因总引用列宁的话,说,“科学家是通过他们的工作认识社会主义的。”确实是。随父旅欧两年,饱读中西,精通英文,却又伴随战争颠簸半生,执着专业的时候从不低头,与梁思成为了保存古城古建筑舌战群儒,无奈之际竟忍不住嘤嘤哭了起来。即使如此,在家信中写道:“从来没有忘记是谁领导6亿人民解放了自己。从根底下铲除了百年来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对我们的压迫;是谁领导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即使疾病缠绕,林徽因却仍然高产。奉行“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她,考察建筑,躬身田野,总觉得我们中国也应该有日本才有的木质结构建筑,果然发现了山西的佛光寺,确认为唐代木构建筑。
那时的田野调查艰苦程度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路没有路,桥没有桥,经常风餐露宿,骑驴都骑不到的地方,被梁林二人精诚所至。发现佛光寺的时候,为了纪念,林徽因把带来的所有罐头拿到大殿前的空地上吃,地上铺上席子、毯子,像孩子般野餐。
我想,人的成长也多得工作和生活的历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漫长里就算是艰难,是委屈,是伤心,是恐惧,也仍然可被热爱接纳,从而变得越来越好。心态更稳定,人生也更和谐。
看林徽因,也觉得做人应该倾尽全力,应该要担得起“专业”二字。她的一生今人看来自是风光,但仔细了解,那是多么的艰辛。一切积极努力、目标远大之类的呼唤,都是无从谈起。但这不代表她就消极退缩。林徽因就是有种自己毫不重要,但却一定要专心事业,拒绝到战争期间到国外疗养,一定要与国家共患难,谋取民族未来的伟大。
人之命运高低起伏,怎不令人感慨。我今年37岁,与之相比,人生的些许委屈无足轻重,即使也足够令我如鲠在喉,长夜痛哭。安慰失意的人,好好运动,少喝点酒,老了才有用。也是安慰自己。
2023年开始,随着三年疫情画上句号,我似乎也慢慢脱去内耗,收敛心性,非常努力的工作,第一季度有种收获满满的幸福。时间过去,早生华发,也带来成长。18岁没戴表也有时间,27岁时日无多方不敢偷懒,37岁已觉得劳力是无止境,在时计里觉悟,活着不需要靠物证。
十多天的回南天过后,春天终于来了,太阳重新升起,今早春风和煦。新的一天的鼓励,让人又觉得世间美好。去天台喝咖啡,想到,我已经明显没有从前那么战战兢兢,胆小慎危了。似乎越来越宽厚,越来越接纳。也不会随心所欲的拒绝别人。人是需要自我教育的,慢慢就懂得人需要一个友爱的环境,只有和谐才能平静。虽然和谐绝不靠委曲求全。
比起家喻户晓的情感纠葛,林徽因作为建筑师躬行一生的事业精神,工作态度,生活追求,丰盈情感,是真的文艺,更值得追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