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后来翻阅纸本时并没有像第一次读那样感到惊艳。也许是因为排版过于雪白松散,缺少让人快速解码的条件,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阅读体验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它已经潜入我阈值之下成为其中一分子,于是不再能提供刺激。似乎令人印象深刻的阅读体验最终都自成一种记忆氛围。在这里,我将展示我初次阅读时的感受,虽然感觉无法完全用言语表达。
首先是关于蛙的出世。作者以非人主体视角写出万物平等地活动的场景,省去了传统航海叙事的征服色彩,令巨蛙的漂流迁徙显得独特而非凡。文章讲述了船舶如何“向陆地生长”,梦境如何“像青草涨满池塘”。作者用温柔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巨蛙初次临人世的惊奇眼神,读者也被这样的视角和描写所撬动,领略到难以言表的感动。蛙虽然没有性别,但却拥有极度通人性,表达出了作者对万物体系的归置想象。文章中提到的造物母亲就像小说揭示自我奇幻色彩一样,是一个人神一样存在的角色。
其次是关于方言生态缸。虽然粤语不是常见的阅读语言,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它却成为了一种新奇而精妙的体验。通过对方言的陌生化操作,读者在意会解读之后能更加准确地领悟其中的意思。这些措辞能够呈现出古旧簇新的样貌,读者很容易被语言所吸引,仿佛坐上了一艘语言舢板,航行在全新的地域文化之中。
再次是关于地域。文章的前半段讲述了岭南的地域灵魂,如晨雾一样笼罩在珠江之上。在这个水汽氤氲、弥漫未散的时刻,万物生灵喧哗叽喳。接着,文中深入到好景花园,描绘出深绿宽叶涌动着潮热的灵气和闪烁的语言的场景,让人不禁仰慕这种流畅一以贯之的灵感。作者在本土全景文学里造梦,笔底掀起了江水咸潮的声势,浓厚的虚构色彩隽雅优美。当喷薄的方言和奇妙的比喻相互融合,编织成了一段摇曳绮梦,读者仿佛陷入了一种特别的知觉,用想象接触到了当地的肌理。
最后是关于阅读体验。阅读体验最初像潮起潮落,以东南亚潮湿又如英石闪亮的语言为基础,瑰丽奇幻的想象就像大潮贯头拍打,颤栗不已。但入到“动物园”章节时,文章的气场却开始势弱,读者会感到倦怠,最令人强烈感受到动人之处的是那一段主仆情谊以及外面的一幕,积雪皑皑,寂静无声,宛如一片雪夜。总之,从开头的惊喜到后来的平淡收尾,这也是移步换景在语言上的反映。蛙的游弋始自本土的亲昵热络,最终沦落到异乡牢笼的展览圈养。在语言上则从粤语生态缸泅渡到稀薄白话,乃至是寡淡译制腔的语境。地域空间上,从广州疍水、澳门花园到欧陆帝国,珠江音韵像潮落一样隐退。三联画走到尽头,图景也归于落寞。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书名的寓意。据作者所言,潮水涨退之间还有一段憩潮期,而这片刻的静谧不知是否将被海水呼啸所打破。这象征着作者对19世纪末鸦片战争前将如波涛般的能量崩落、但在最后的时刻却保持着凝滞的历史气氛的感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