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19世纪初,遥远的东方帝国成为西方冒险家们趋之若鹜的目的地。运气好的话,只需要一个航程,运回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就能在欧洲的市场卖出大价钱。之后,随着罪恶的鸦片贸易的兴起,从印度向中国贩卖鸦片,成为更多来华商人迅速致富的途径。
巨大的利润也驱使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前往东方,谋求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苏格兰人。他从医生转行为商人,在中国从事着臭名昭著的鸦片贸易,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在清政府决定禁止鸦片贸易时,他又返回英国,积极游说英国政府对清政府开战,成为推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战争贩子。他就是威廉·渣甸(WilliamJardine)。
1784年,威廉·渣甸出生于苏格兰邓弗利斯都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8岁时,渣甸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随之加入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东印度公司商船“布伦瑞克”(Brunswick)上的随船外科医生。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允许雇员免费在船商的货舱里托运自己的两箱或价值一百英镑的货物。18岁的渣甸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积极活动将那些对这项福利不感兴趣的人的托运额度争取过来用于自己牟利。
1817年,渣甸不再为东印度公司服务,也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开始成为职业商人。1823年,渣甸来到当时中国唯一对外开放通商的城市——广州,加入了最早进入中国开业的英国私人公司——马格尼亚克商行(CharlesMagiacCo.)。
1832年7月1日,渣甸和另一位苏格兰人詹姆斯·马地臣(JamesMatheson)一起在广州创立了渣甸洋行,渣甸是出色的计划者,强硬的谈判高手和战略家,马地臣则是能干的职员,两人的合作十分成功。到1841年时,洋行有19艘跑洲际航线的飞剪快速帆船,还拥有数百艘小船、帆船和小艇从事沿海走私。公司的贸易范围包括从印度走私鸦片到中国,从菲律宾进口香料和糖、从中国进口茶叶和丝绸到英国。
1833年,英国国会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200余年的对华贸易独占权。渣甸迅速抓住机会,扩大洋行的业务,首当其冲的就是鸦片贸易。渣甸在鸦片贸易上的突出表现,使得清政府认定“鸦片之到处流行,实以该夷人为祸首”。
随着清帝國对鸦片贸易政策的不断收紧,包括渣甸洋行在内的众多贸易商行都受到了冲击。1839年,当清朝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之时,渣甸也带着有数百名英国商人签名的请愿书踏上了返回英国的行程。渣甸确信只有对清政府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才能确保包括他在内的众多英国商人的利益。为此渣甸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战争计划,被称为渣甸计划(JardinePaper)。
在他的计划中,渣甸强调要让清政府开放更多的港口贸易,诸如福州、宁波和上海。他还建议英政府占领香港。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被渣甸所说服,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这是渣甸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推销,他也从鸦片贩子变成了战争贩子。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的军事行动基本按照渣甸的计划展开,渣甸的洋行也十分活跃,帮助英军制订计划和战略,提供后勤物资援助;洋行的船只租给英军舰队,长年在中国海域航行的船长给军舰当领航员,还有许多职员给英军担任翻译;甚至还直接用贩卖鸦片得来的收入用作陆海军的军费。渣甸洋行的这些行动,也为它在战争结束后的持续扩张铺平了道路,成为英国在东亚最大的贸易公司。而渣甸本人,也因为他的战争计划在1841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
然而仅仅两年后的1843年,威廉•渣甸,刚过完他的59岁生日三天,就因病在英格兰去世。
本文为转载,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E8G-22KZ3QBbLWJz6CWw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