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这本杂谈,是我读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一本。在听到洪爱珠的声音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麦兜那种外表画风,幼圆并带有些许钝感,敏感而又没有攻击性,虽外向不足却让人好感满满。她的形象是如此沉静、温柔又富有力量,就好像一块朴拙的玉石,没有棱角,瓷实,兀自泛着幽幽的光——这与她笔下的语句和文字如出一辙。
这本书是源于母亲身患重病而开始写作的,看似是一本家族食谱和舌尖记忆,但实际上却夹杂了太多私人化的情感和家族的故事。读起来有强烈的共鸣,不自觉会湿润眼眶。但它并不会过于渲染情感,大部分时间只点到为止,余音缭绕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或许就在这轻描淡写中,更能入眼入心,触及到藏在深处不易被察觉的怀念和爱意。
她的文字流转如时间之贼,滋润人事戕害至爱,因而百年长街落得四顾无人,几代人围坐一堂哄嚷吃饭的场景,也终是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冷寂,聚散无常,无法逃避的,实为消散如烟的下场。其中所述的多是“早已预料”的,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哀伤和悲痛,却依然会给人心灵深处以强烈的触动,钝钝地敲打在胸口,重重地让人难过。
物是人非以后,再触及旧物,将食材连同回忆温热,翻炒往事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种窝心又伤怀的复杂心情啊。虽然如此,还好还有“物是”,还有长街、老庙和熟知的瓦罐,还有代代相传的家常美食。这些都保留着扎实生活的感悟,存下着共同生活的证据。记忆被悄无声息地寄存在这些物品之中,等待着特殊的时刻被唤醒,你知道它们从未真正离开,仅此已足够让人安心。
最让人共情的是她关于米食和茶的记忆,这让人回溯到遥远的儿时,那些绵软口感的各种点心,不会有“精致碳水”和“糖油化合物”这些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只有舌尖上的米香和自然温润的甜味,再加上清亮微苦的茶,让人自然回味。“老少皆宜”的美味。家中五斗橱里的茶叶盒和闪亮的铝制茶壶,在水汽袅袅中成为孩童记忆里极其鲜明的一笔。
“酒店的黄色室内灯底下,仍清晰可见相同的琥珀色茶汤,落进净白瓷杯,随着微量滤不清的茶渣细粉,和来自旧时代的木质香气一起蒸上我的脸,甜稳气味让室外的雨声安静,让儿时光线,转眼目前。气味直接钓引出记忆深处的一块,抿一口,味道与记忆叠合,在许多年以后,和许多的物是人非以后,茶仍是当年茶,教人深深感激。”
“当年的许多人已经走远,就只剩下我和茶了。从孙女到女儿,一脉相承,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去找茶,在往后的岁月里思念着,却始终要让自己的生活继续下去。”
“喝茶十年,习惯深如杯身茶渍。旅行前收拾行李,丢三落四,但总不忘捏一撮茶随身,如携常备药。到任何陌生的地方,遇到荒谬的情境,只需煮水泡茶,便会即刻找到人生的定位。”
在茶香弥漫的环境中,总是能找到家乡的温暖,让无味的生活恢复生机活力,一扫乏味,除去孤独和寒凉。
就在读完这本书的那天,我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只茶壶,我一厢情愿地相信,这可能是把家的感觉随身携带的最好方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