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雄的年代与我的父母相同。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大学。当年高考时,父亲的继母离世了。为了让父亲接班,祖父没有让他上大学。于是,父亲在17岁时进了工厂当工人,并成为了先进工人,入党。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努力自考并拿下了大专文凭。当他准备引进工厂机关时,可恶的倒闭了,他不得不下岗。读完《蓉漂记》让我有很多感触。虽然聚焦于成都的故事,但那代人从年少开始所经历的都很相似,只是改革开放后选择的路不同了。
《蓉漂记》分成上下卷。上卷名为“飘在旅途”,主要记录了作者求学、婚恋、求职和创业的经历。书中描述了他如何从县城漂泊到成都。下卷则叫“家在成都”,主要记录了在成都的生活,例如五·一二大地震、嫁女、教子、带孙、看病、养狗等琐事。文字间流露出作者真情实感,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真实生动。这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的情感印记。
作者樊雄从年少孑然到现在家业有成,这路上经历了很多,他把亲身经历化作文字,写出了《蓉漂记》。在回望和梳理往事时,他感慨颇多,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前行脚步。本书既是个人微观史,也是一个群体的共同记忆。
那个时代的童年不幸好像基本都源于原生家庭。我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给他们带来了创伤,只是原因不同。作者说:“这种隐痛,是一辈子的痛。”在20世纪60年代,樊雄出生于川东北小城达县。他和父母、两个妹妹、祖母以及祖母的姐姐一起生活在一个小院子里。在那个年代,他的父母没有正规单位,意味着没有固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只能做卑微的临时工和苦力。对他来说,最大的不幸源于家庭内部无休止的内战,而不是贫穷。一个家庭不怕贫穷,最怕不和睦。原生家庭的不幸一直压在樊雄心口。作者没有详细说家庭矛盾的具体原因,但或许是因为他心痛到无法用语言表达。家庭不幸让他看清现实,他知道除了努力,没有别的路可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