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这套系列书籍,导读是一大特色。如果对书目本身不了解的话,看看导读就能有个清晰的阅读思路。
在我看《坛经》是一本很有趣又很特殊的书,它是唯一一本中国本土的佛经。观其内容也可发现其不同于其它佛经,是本土化的经书,可谓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皆可从中窥见。
常被影视剧挪用的惠能作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极具道家无为而至的特色。再究其背景,南能北秀的形成离开不开政治环境。可以说,《坛经》是受儒家思想而产出,道家思想则是其主打的精神内核,佛家思想是其学习的方法论。也许我这论断在部分人看来过于大胆,那么我具体说下观点由来。
禅由人传,亦受人性所制约。李邕、胡适等学者研究,惠能与神秀根据禅悟而争得禅宗六祖衣钵的故事很可能是不属实的,惠能六祖的地位或是南北宗争夺正统,重写系谱的结果。当神秀所代表的北禅宗后继无人,反而南禅宗在惠能弟子神会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了主流。加之惠能的出身更易让普通百姓共情,过往的沙门中人出身并不贫穷,还有不少富贵人家子弟,而惠能出家前目不识丁,没有念过书。神会更加大宣传力度,顺势创造出《坛经》,其见性成佛的理念破除了很多人学佛的门槛,使禅宗广受欢迎,成为佛门第一大宗。
再说《坛经》虽是南禅宗自证身份的著作,却不可否定其博大。书中讲述了惠能得到衣钵之后向各处的高僧学习,这就如孔子所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惠能在游学前,已经有了极高的思想境界,但只是有思想,没有实质则无法精进。用禅宗所言的顿悟与渐修来说,就是即便开悟,也需要不断修行。-普通人不渐修,期待自己能同惠能一样顿悟显然是不现实的。渐修是顿悟的基础,一味追求顿悟,反倒容易走火入魔。这则又可说,虽然神会以神秀之禅由方便入为渐门,以惠能禅直指人心为顿门,实则二者不可缺一。
那么我谈下我个人对禅学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无宗教信仰也适宜看本书的原因。禅学和禅宗并不等同,禅宗是佛教宗派,谈禅学虽然绕不开禅宗,但其含义要更为广阔。禅学不再是佛门弟子所修习的法则,是可让每个人习得的学问。既然是学问,就有了不同的流派,学习方法也不一样,至于看法就更加多元化了。我认为这是件好事,如果有了统一的定义,则说明禅学没什么可以发展的了。除了部分信佛之人,对禅学本身专研的人寥寥无几,至于修禅更是少之又少。虽然现在有些礼佛之人搞禅修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似乎还有些效果。但这些活动又受制于种种因素,皆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我不认可去寺庙吃些斋饭,抄几段经,再打个坐就算是学禅了。不过有些人会因此对禅产生兴趣,我也介绍过一些朋友去参加禅修活动。至于我自己,即便我认同渐修的法门,却十分散漫。酒肉穿肠过,才是我。之前我虽去寺庙里住过一周左右,却既不上早课,也不坐禅。在庙里反倒喜欢睡到午饭时刻,用餐后在寺里游荡,再寻一僻静地看看书,可能是檐廊下、小亭子里、佛塔旁。依我看,遵守基本的生活准则之余,按心意去感受世界,便是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