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三星半的故事,学习笔法可得四星。陀翁笔下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呢?从《穷人》、《白夜》到《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赌徒》,从初出茅庐到流放归来,一次次笔峰蓄力,剑指四座高峰之一——《白痴》。因此,我将在不久后的《白痴》书评中分析比对陀翁的爱情故事和人物,敬请期待。
不谈爱情,关于《被伤害的与侮辱的人们》,我要谈些什么呢?讲三点有趣的题外话吧,供书友们参考故事结构的巧思。《被伤害》全书从序幕中第一对父女中的老父亲猝然离世写起,用悬念引出迟到的宽恕带来的遗憾,贯穿故事始终的第二对父女的悲欢离合带给读者无尽的折磨。再到尾声中第三对父女中的小女儿含恨夭折作为终结,不可饶恕的诅咒直指卑鄙、贪婪、宵小之徒。三对父女,三条线索,拓宽了故事视野,增加了结构层级,同时设置悬念,提升了阅读趣味。出版于1983年的白先勇之长篇小说《孽子》在故事结构上也采用了一明两暗的三对父子作为主体,两本书同样恰如人类情感的相通之处软化了时代和民族差异。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故事来自两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爱情方向(同性VS异性)。
二,剧中人写剧中事。书中的“我”(瓦尼亚)代表陀翁表达了很多写作者的肺腑之言——坚守自我与自尊!同时他也在作品中写作,不知尾声中他所做一篇是否就是《被伤害》此一笔不禁让我想起卡尔维诺在创作《不存在的骑士》时是否有受陀翁的启发,但这样剧中人写剧中事的构想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阅读视角。
三,来自背影的启发。陀翁应该极为喜爱自己笔下的涅莉(叶列娜),因为从出场到结尾,关于这个小姑娘的描写,无论样貌、神情、动作,都是细腻、生动而又传神的。比如在小说中,“我走到她跟前,匆忙地对她讲了起来。她默默地倾听,背对着我低头站着。”这一情节,熟悉影视剧的观众可能会想到英格玛·伯格曼和侯麦的文艺片。类似的镜头让观众既能看到眼前的情景,又能参与其中想象不能看到的那部分情景,同时保留了神秘性,提升了参与感。可参看伯格曼影片《羞耻》。
这里分享的一些阅读体验,是读者在享受陀翁的小说,理解陀翁的小说时,自己发现诸多的乐趣和启发。读者之间也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找到共鸣和反思,增加对文学的欣赏和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