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双城记》中,一个法国贵族小伙因为不能认同他父亲与叔叔的暴行,与家族脱离关系最后只身去到英国谋生。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真爱露西,本来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数年后,却为了拯救一个仆人,再次回到法国而身陷囹圄,最后他的救命恩人,居然是一个爱慕他老婆的律师。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跟着作者几经波折,看得人心情跌宕起伏,很是过瘾。但是也会对他的救命恩人和他的行为而心生敬佩。他们能做到这些显然不容易。
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根源啊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略特阿伦森,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深耕社会心理学研究与教学70余年。他在职业生涯中出版了22本书,屡获殊荣。
另一作者蒂莫西·D.威尔逊,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密歇根大学博士。2009年,他被提名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2001年,他获得了“美国大学杰出教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弗吉尼亚大学杰出科学研究奖。
一.人们为什么帮助他人?
在书中,他们对于为什么有些人更加愿意帮助他人有了阐述,一个是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在不断的繁衍中,只有互帮互助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本身就是乐于助人的基因,会更加容易遗传下来。
二来则是共情与纯粹的助人动机,这一点就可以解释为何律师情愿自己上断头台,也要帮助露西一家了,因为他对露西的爱,与她共情,所以能知道要做些什么,才是对她最好,虽然结果对他自己有些残酷,但是确实让我们无数的人为之动容。
二.人们为什么伤害他人?
看到这里,也肯定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助人为优势基因,那么又为何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呢?
研究显示,人类生来就有侵犯性的基因,至于会不会表现出来,则取决于后天习得,也可以说是由环境和文化决定的。
举例来说,我们常说一念之间,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因为我们受到的暗示或者我们的某些认知,可能会造成我们对一些事物的极端看法,进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举动。
三.如何利用心理学实现可持续的、幸福的未来
有钱会幸福吗,显然不是的,研究表明,在满足温饱之后,那些物质主义的人,不如那些非物质主义的人幸福。体验比物质主义更能使人快乐。
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那些能让我们产生愉悦感觉的体验,比如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中的心流状态,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写在最后: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体验是不同的,我们的行为与社会心理学其实息息相关,这本书中讲的一些例子真是会颠覆我们的认知,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请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品读一下它。在书中去找寻自己人生幸福的密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