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无形中控制着我们做出判断、决定和行动?这种冲动和渴望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为什么欲望有时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却又短暂无常,有时又像蜗牛般缓慢而执着却依然不懈地爬行向前?
美国企业家柏柳康(Luke Burgis)所著的《模仿欲望:塑造人性、商业和社会的力量》(以下简称《模仿欲望》)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惊异的发现:人们总是以他人拥有的东西为目标,以此设立自己对物质、身份、职业和人生目标的选择和欲望。
而这种模仿他人的行为称之为“模仿欲望”,它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欲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我们跟随别人学来的。
欲望不是“need”(需要),而是“want”(想要)。你并不必需这个东西,但你就是想要。
——万维钢
作者认为,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所谓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就是需要,而且不依赖模仿。就像在沙漠中感到快要渴死了,不需要任何人告诉你:“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水。”
而“爱与归属”、“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等,大多数是欲望,而且不是天生的,要么是被他人引领,要么是被模仿习得。
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有人弹尤克里里的样子十分潇洒,就会立即决定要购买一个,甚至想要弹给心爱的人听。如果弹唱起来更完美的话,那就更令人愉悦了。
但是在到手30分钟后,我们可能就放弃了,因为显然和看手机刷剧相比,摆弄它并不那么有趣。
无论是考名校、读热门专业、在一线城市安居乐业、找好伴侣,还是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如何炒股、职业发展方向,我们的选择和决定都受到他人的影响,亦步亦趋地跟随和模仿。
当主播说某种颜色是当年的流行色时,我们会立即下单购买;当一部新电影获得好评时,大家都会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我们也会立刻买票。
与此同时,一个同事也想和我们竞争升职加薪的机会,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气愤。
我们会通过两种介体来模仿欲望,一种是“名人堂”,他们高居顶端,生活在另一个时空中,和我们没有任何交集。
还有一种是“新生堂”,他们与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
“名人堂”的人通常是我们的偶像,他们是我们公开模仿的对象。他们可以是伟人、明星、虚构人物,甚至是我们的老板。
他们根本不关心我们的欲望,更不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像我不会嫉妒马斯克的财富,马斯克也不会关心我的生活品质。
“新生堂”的模仿对象则通常是我们的朋友或同事,彼此间的关系相对紧密,他们说出、做出和渴望的东西都会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威胁。
相似的欲望引发了互相模仿,由此产生了竞争,而竞争又带来了碰撞和冲突。在职场环境中,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深厚的欲望让人充满意义感,并带给人持久动力。浅薄的欲望根植于短暂的、肤浅的事物上,是转瞬即逝的模仿欲望。
我们年轻时,内心的欲望非常强烈且复杂,比如想赚大钱、拥有梦中情人、成名等。越是肤浅的欲望,其渴求就越强烈。
我们发现,对流行文化、小视频和热点的痴迷,往往会激发许多欲望和模仿的想法,我们的内心常常会因此而感到烦躁和迷茫。
随着年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