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本书是为复试准备的专业书目,可是被我拖到现在才看完。我蛮喜欢德波顿的文字,对于我来说,曾经花了很久的时间去学习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经验学派研究、单调呆板的麦氏理论、变幻莫测的其他几位批判学派的经典理论,对于我这样的文盲来说也过于晦涩。我总是要苦思很久才稍稍参透这些深奥文字传递的观点。德波顿在进行观点阐述时则采用了非学术式的语言。他会细致、浪漫地描述新闻如何闯入我们的房间,重塑了一层新的梦境。这样的语言风格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容易进入的窗口去认识新闻,思考新闻。
「用经济数据评估一个国家,有点像用血液测试结果重构一个人。在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的会议、各种焦虑困惑、调研策划、高层讨论、起早贪黑、裁减员工、倡议方案、产品发布和失望反应。现在,区区两个数字就把它们代表了。」这段关于经济新闻的反思其实也适用于灾难新闻。如果没有深度报道,多少灾难中受害者的绝望哀嚎、惊恐不安、虔诚祈祷、悔恨莫及、流离失所、阴暗人性、拼尽全力求生的不屈意志都被区区几个「伤亡数据」代表了。(类比泰坦尼克号新闻消息和电影创作)
「我们需要长途火车旅行,远离无线信号,也没有书籍杂志可以阅读,置身空荡荡的车厢,朝向广袤的风景,只听见车轮磨擦铁轨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我们需要飞机旅行,选一个靠窗的座位,在离咋舌的寒冷仅数米之遥的地方,于两三个小时内只能看着云端,以其纪律和勇气推动我们漂浮的思绪。」书中有很多类似的描写,我很喜欢。读起来绵绵软软,实际上振聋发聩。德波顿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的不仅仅是新闻,更是媒介对我们的荼毒。在他浪漫的想象中,我们应该一定程度上远离新闻,远离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事迹。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还给自己,在短暂的独处中任思绪飘飘荡荡,也任思想之刃破开空虚的躯壳,找回自我,再重新填充。
缺点也有,正如大家所评,德波顿过于理想化的想象使得新闻的定义过于狭隘,也使得新闻的责任过于沉重与渺茫。然而,即使新闻革新无门,跟随德的思绪去反思信息爆炸的当下,自我、社会、媒介的关系也是很有价值、很享受的一件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