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似乎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现在的科学发展的新中国,另一个是既强大又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国。在两种身份之间,时间的节点在哪里呢?有人归罪于慈禧,认为千年的帝王基业都毁在了她的手里。有人说要更早一些,从康乾盛世开始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一味沉浸于眼前的太平盛世。还有人说要再早一些,从大明王朝禁止海上贸易开始,我们的发展就开始走下坡路。谁功谁过都留给后人来评论。或许罪人并不止一个,历史的车轮还是走向了百年的耻辱。
鸦片战争开启了动荡不安的年代。剪了短发跪在地上喊着洋大人的软骨头,留着辫子却宣扬中国人精神的硬骨头,如何走出自己的路?《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这本书告诉我,为何辗转千年,我们的文化从未中断。走过阴霾,如何重拾自己的文化信息,开拓出一条自己的路。
很多人觉得外国文化更为先进,崇尚西方文化的人也并不在少数。然而,这本书并不是叙述为主,而是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所有情节。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一级作家刘斯奋与从事现当代文学史、文艺学研究的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两位博学多才的作者碰撞出了明亮的火花。
全书以“走出阴影,谈文化”,“谈艺术,谈中庸”等十一个话题展开对话。经过低迷的鸦片战争、高涨的54,我们如何塑造自己的文化自信?改革改的是文化糟粕,而不是一味抹杀。还好有人在创新,还好有人在停止了创新简化。追根溯源文化的起点,建立新的高度再创造新的辉煌。历史的也好,现在正进行的也好,悄然被遗忘的都在慢慢地找回曾经璀璨的文化。这是民族的自信,也是文化的延续。
探讨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推动中华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很多人说迅哥儿太过于激进,很多事情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看。他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仔细去阅读他的作品了解他,他对传统文化并没有一味的否定。相反,胡适对西方文化的崇拜才值得深思。从东方霸主沦为任人宰割,这些曾经的文化都不值一提吗?我国很多文化在世界领先千年,纵然沉迷过一段时间,扎实的文化底蕴可以很快地成长起来。现在很多文化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未来更是前景可期。文化改革到了一定阶段就要停止,汲取他国的文化基础是适用的,我们可以加以改革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为什么不自信呢?航天技术、芯片技术,哪怕遇到再多的阻力,我们一直在前进的路上。外国的月亮很圆,我们的月亮也并不逊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