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社会心理学》时,书友们都说这本书堪比大学教科书,无敌厚巨难啃。怀着好奇的心理,我也去把这块“砖头”抱了回来,还别说,比我注会教材还要高大,难怪大伙都称之为“姚明”。
拿到这本书,如若从头开始读,料定一年咱也读不完,终究是太厚了。想想当初读《生死疲劳》我就读了三个多月,还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搁这本饱含哲理的书,怕是啃不动读不下去。
所以俺先翻了翻目录,发现每个章节都是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疑问,追寻目录的痕迹,逐个攻破。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下子就把目标锁定在了第4章——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其实理解其他人并不容易,很多情绪即使没有表达出来,但是面部表情已经表明一切,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地捕捉他人的面部表情,那么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像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交流,其实也是不需要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所以说非语言表达是我们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中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外国人考中文4级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典型的题目,就是:你是什么意思我没什么意思,就意思意思。“意思意思”简单4个字,在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最终所赋予它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在这个部分也有一个小测试,就是通过声音、语速、音量以及重音的不同来进行试验,毕竟看的再多听的再多不如亲测一遍。
而在非语言表达中,面部情绪的表达无疑是非语言交流最佳方式之一。心理学家认为人主要有6种情绪,愤怒、恐惧、厌恶、悲伤、惊讶和快乐。但是除了这六种主要情绪外,还有焦虑、轻蔑、羞辱、骄傲、嫉妒和尴尬等一系列其他面部情绪。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在解读人们面部表情时,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作者在这里说了,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1个原因就是人们经常会出现一种情感混合,也就是脸上的某些部位,情感表达一种情绪,而其他部位却又表达另一种情绪;第2个原因就是,同一种面部表情,在不同情境和线索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有研究表明对面部表情的解码会因为目光凝视而有所不同;第3个原因则与文化密切相关。许多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是独属于某些文化的。一个文化中的某些言语、行为在另一个文化中毫无意义,虽然同样的非语言行为同时存在于两个文化中,但意义却大相径庭,当来自不同社会人相互交流时,这样的非语言差异便可能造成误会。这里书中举了一些例子,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阅读一下原文。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小练习,帮助大家巩固测试,一本很适合心理学小白的教科书,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来阅读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