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推荐,我从图书馆借阅了《满天星斗》。这本书是苏秉琦先生一生著述的汇编本,涵盖了从194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时期,跨度超过了50年。它生动地展示了这位考古界大师一生的追求和思考,前期著述会随着考古界发现的不断推进以及作者的研究而逐渐改变,形成后期著述。结果,从文字上看,后期著述在内容上既有变化,同时又有重叠,这给后来的阅读者出了一个难题:到底应该如何阅读这本书呢?
我认为,如果想要耐心地、逐步地体会大师的思想足迹,可以从书的后面倒着读起,从早期作品逐步过渡到后期作品。但如果不是考古或者史前文明研究圈内的人,恐怕很难有这样的耐心和能力成为高级读者。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此次阅读中,我采用了一些“投机”的方法:仔细阅读了第一章第一篇,这是一篇经过后期修订的长篇访谈,记录了作者在生命最后时期对自己从事中国古文明60年研究所形成的学术成果以及研究过程的完整追溯,从中可以大体了解“满天星斗”这把理解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钥匙。另外,比较认真地阅读了第三章第一篇,涉及远古时期的传说,讨论如何通过整理和研究,将其内核纳入中华古文明框架构建之中,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古文物范畴,是要将古文献与史前古生物、古文物考古成果组合起来做综合研究思考,从方法学上看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其他篇目就是简单浏览了。
“百万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一书中,苏先生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以通过文中小标题清晰、明确地展现出来:
1)绕出两个怪圈,破除大一统观念,不能将考古材料硬性塞进社会发展史的框架内,这是前提。
2)建立区系类型说,区是分块,系是展现源流,然后细分为类型,由此建立起中华文明史的研究框架。
3)中原文化不是中国文化唯一来源。
4)中华文明发展有自己的道路。
以上三者体现了作者一生的重大学术观点。另外,后面的9)多源统一、历久不衰的原因,以及10)中华文明的精华,都代表了苏先生对中华文明的延伸思考和总结。最后,11)世界必将走向“大同”,代表了作者对世界文明未来走向的预判。
另外,其中一章的主题“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中,涉及了如何看待“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历史以及如何从古文献以及其他传说来源中提取出可靠的史学成分。文中给出了相关材料的整理方法,要区分文献的等次,尽量用“原生的”古文献而不是后来经过整合的“再生的”文献;同时详述远古传说的研究方法,要把地下遗物与文献传说结合起来,以怀疑态度对相关材料做批判性辨析,找到其中可靠的历史成分,同时结合古生物学的发现,搭建传说时代的历史。
最后,我想说一点关于“做学问”的感悟:考古工作者需要做很多具体发掘工作,这是第一层;然后需要对一个考古项目成果做研究,确定它的“位置”和“贡献”,这是第二层工作;接着,需要将不同项目发掘成果做综合研究,串联起来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故事”,这是第三层研究工作;最后,则是将到现在为止的考古成果做整体性研究,上升到历史文明层面的思考和建构,这个就是大师级的研究成果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