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的理由》之前,我已经读过伊根的作品《意识上传中》。虽然我很喜欢《意识上传中》,但只是对合格及以上的科幻作品的欣赏而已。我佩服伊根扎实的科幻功底和想象力,但并不足以让我令人叹服。然后我又读完了《快乐的理由》。
本书收录了格雷格伊根的五个短篇,《暗整数》,《黑暗狂奔》,《人生选择题》,《神谕》和《快乐的理由》。我觉得这几个短篇的排序很有意思,越往后越能体验伊根的水平。《暗整数》和《黑暗狂奔》给我的感觉就是延续了《意识上传中》,合格及以上。随便哪一篇都非常有画面感,拍成电影肯定很好看。
而《人生选择题》和《神谕》,让我对伊根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两篇都和多世界诠释有关。在这个理论里,观测导致的是分裂,世界变得多元,既然不存在选择,我们还有真正的自我意志吗?《人生选择题》里面,主角在经历一次事件之后,对这个问题发起了思考。相信大多数人都想过,如果没有做这个选择,事情会如何发展呢?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但我们只能想象,不能真正得知。伊根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主角创造的一套系统QUSP,用老鼠走迷宫的方式演练出来,并把它应用到了女儿身上。她是世界上唯一能做自由选择的人。而在《神谕》里面,罗伯特借助来自其他世界的海伦的帮助,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步。这种进步下的人工干预自然选择,引得约翰的恐惧和反对,于是和罗伯特展开了一场辩论。本以为罗伯特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死里逃生,拯救世界,但是看到最后,约翰的选择,才发现结尾才是高光。
《快乐的理由》是全书的压轴,从获奖情况来看,这篇也的确优秀。刚开始看到内啡肽时,还以为它是“嗑药科幻”类别的作品,就是药物控制,神经递质调节那种。但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里没有控制,政府阴谋,反乌托邦,从始至终只有一个人,他的经历而已。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快乐的理由》里,主角一直很纠结,在经历过这些治疗之后,真正的自己还存在吗?如果兴趣、品味、爱好可以被塑造,那他是不是已经死去,只留下躯壳供四千个人的部分意识组合起来支配着呢?
在导读处,介绍了伊根的作品可以分为“外在宇宙”和“内在宇宙”两大类,而《快乐的理由》则是“将内在宇宙写到极致的作品”,我深表同意。
最后,我要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没有快乐的人生是难以忍受的,但快乐也并不足以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我可以自由地选择它的起因——并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但是不管我感觉如何,当全新的自我被塑造成型,我所有的选择仍然有可能都是错的。” 可见,选择是存在的,但它不一定是我们期望的那个结果,同时它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