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增订版。本书作者上野千鹤子,1948年生,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当代著名社会学学者,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
初读《厌女》,刚开始翻这本书是因为它的畅销。在好奇心驱使下,今天终于把它略读了一遍。书中我了解了"厌女症”、“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的概念。以及在此之前我对"女性主义者”究竟是什么还一无所知。
书中作者提到厌女症如同房间里的大象,因为太巨大、太理所当然,以至于人们反而看不见它,或者假装没看见。正因为如此,上野老师的这本书的出版,让人们开始愿意直视这个曾经难以启齿的问题了。
“女性主义并非是让女性成为强者的思想,而是一种寻求让弱者与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因为长期以来的制度,加上女性身体上确实会有一些比男生弱的生理特征,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就会致使女生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承认这点不是让自己自怨自艾,也并不代表我们理应觉得自己是弱者,而是更好的认清这个现实,从实际出发,这是帮助我们的社会实现平等与公正的最有效的武器。女性主义是让女性这句豪迈的口号让我想到了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激战正酣。为了让解放军部队迅速过桥,32名妇女扛着自家门板,跳进齐腰深的河水,组成了一道“人桥”。
而现如今,厌女现象出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性别个体(无论男女)。什么是厌女症?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厌女症就是绝不将女人视为与自己同等的性的主体,而是将女人客体化、他者化,更直接的说就是歧视、蔑视。
好色男性的厌女症表现为每次他们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时,都不得不依赖女人这种“恶心污秽不可理喻”的“动物”来满足欲望。男人对这个事实的怨与怒,便是厌女症。他们常常把女人双重的他者化:①女人于男人,是金钱权力的符号效应,泄愤工具;②男性认为女性很享受他们的泄欲。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男性同性恋”。关于这个问题,赛吉维克提出将不带性爱关系的男人之间的相互认同的性的主体的纽带称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压抑了性存在的男人之间的纽带"。
男性同性恋者则是异性恋失败后的产物。书中写道:一部男人的历史可以理解为因调整“成为的欲望”和“拥有的欲望”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受苦的历史。当男性之间的主体化中存在个体化是极为危险的。所以男性集团中对同性恋的搜索非常严厉,这就是"恐同”。
目前只是略读阶段,对许多概念的输入还没有完全消化理解。如果以上出现错误,请指正,谢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