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神纪)
读《红楼梦》,约莫是初高中时代,我记得我读过两遍,基本把它当成言情小说读。所以全程愉悦,并无半点负累,甚至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鹗所续,我也觉得无所谓。好看,舒服,故事连续,以及收尾,都是读言情小说的体验。高鹗续至少把故事讲完整了。
其实挺怀念那个时代,读书所追求的是阅读的愉悦,那就是最大的满足。没有怀疑,只有相信与全程的顶礼膜拜。那个时代对于所有书本都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仰望,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是那般美好与真诚。纯粹地读书,纯粹地顶礼膜拜,其实是种很难得的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量的增加,慢慢地开始对许多书本的看法反而不如当年那般纯粹虔诚了,甚至有一段时间会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去读书看书,与读书的最初,其实已经背道而驰了。这些年主流思潮总在提倡不忘初心,其实也不无道理,如果能回归到最初的那个纯朴少年,人生岂不美好。
看山只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不忘初心的更一层意思可能不仅仅只是初心。更重要的一层意思是,当你千帆历尽,归来时仍是少年。看山只是山是所有的常态,亦是初心。当我们长大,阅历增加,知识储备成几何级数增长,看山便不再是那个山了;可是最终,如果我们能够回到最初,看山,我们知道那不是山,但是我们也知道那还是山,这可能才是找回初心的更高一层阶。
如同夫子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如果回到未开蒙的孩童,亦是从心所欲,逾不逾矩并不知;但是十五志于学,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至六十方耳顺,至此从心所欲不逾矩境,竟是七十。圣人聪慧,仍需七十年勤加修行。可想见这初心,其实并不易得。
孩童的从心所欲是初心,亦不是初心;七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境,方是真正的初心。所以现在时常怀念,少年时候读书,那种心悦诚服的虔诚。
有时候想想,是不是自己不够虔诚,会不会是书本的问题。于是回头想想前文说的那种纯粹读书的真诚,是不是有一些当年读过的书,能带回给我这种感受呢。
这些年读了不少关于《红楼梦》的著作,也听了不少讲座和课程讲《红楼梦》,神奇的是如此三番四次解读,各种切入点各种角度不停地剖析,反而让我一直有种回归文本去再读《红楼楼》的冲动,可能到老了老了,这是一部会被重新再多次阅读的书。
华文世界里的文艺工作者,大概都是绕不过这半部《红楼梦》。任何的溢美之辞放在它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这本《荣国府的经济账》,因为陈大康老师本身是理科出身,所以他的着眼点是一般红学研究者相对短板的经济学。
从《序》一文说大康老师自己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