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看过《地球上的星星》的小视频。主角是一个不到9岁的印度小男孩,也是一个天才的男孩子。但在没有被认知之前,他就是人们眼里的“白chi”。一年级时,他读了两年,不仅成绩倒数第一,数学成绩还是0分。他连一篇简单的课文都读得很糟糕。同学们经常嘲笑他,老师们也常常责罚他,认为他是白chi。他的爸爸也常常教训他,说他读书不努力。一个不被接纳的成长环境让小男孩几近崩溃,让他的世界暗无天日,身心受到巨大伤害。
其实,他并不傻,甚至是一个绘画天才。可惜,没有人知道他只是患了读写障碍,这种病在1000人中就有100人患有。这直接导致他连最基本的看书和写字都不会,因为他看到的东西都是镜像的,所以他的世界一团糟。
然而,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等科学家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验。起初不被接纳,被人认为有问题。但是谁能相信,他们不但智商正常,甚至高出常人很多。幸好,小男孩最终遇到了一个曾经也患过此病的老师,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位天才。
我看这部电影时哭得稀里哗啦。天才和白chi,竟是大家的一念之间。爱和感动、品格和勇气将这部电影推向高潮。
从古至今,但凡超出人们认知的人和事,都会被社会边缘化。他们(它们)的价值与真实,如果得到社会的认可与熟知(其实本就属于他们应该有的),往往会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和磨炼。
最近,我看了英国作家埃德温·A·艾勃特写的《平面国》。这是一个多维传奇的故事,这部百年传世的科幻经典,带给人们破世界的震撼。有人认为它是文学与科学、古典与科幻的绝妙组合。同时肯定了艾勃特在维度、几何等突破性的视角对后世科学、科幻、设计等诸多领域的重大贡献,给霍金、阿西莫夫、诺兰等世界巨人造成深刻的影响。
很难想象,艾勃特在他的世界里,通过他的视角,打造了一个二维的世界——平面国。根据他认知的人物群体的个性和共性,以直线、三角形、四方形、五边形,直至圆形为塑造对象。他还根据自然规律、地理特性、物理知识等等构建了和这些图形人物能够生活的物质,还有法令、社会道德等一系列社会空间。
在看这本书时,感觉自己的大脑和认知完全跳出了日常的生活空间,甚至也不属于元宇宙、三体之类的未来世界。艾勃特奇妙的想法、构思,以及这些超乎寻常的脑洞让人万分的惊诧。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小男孩,天才与白chi,原来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真心付出与帮助的距离。
我一直在思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不断叠加,我们对已探寻过的一维、二维、乃至多维的世界,已见怪不怪了。可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这些会被正常思维的人和社会判定为异类的二维世界的小说,问世之后,遭受过怎样的际遇,最终是如何被人们认可而且逐渐成为百世经典的。那一定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过程。当初,艾勃特是否也曾得到欣赏自己的伯乐助推呢?
同时,我也被这本书中丰富多彩的插画吸引。创作者的想象力绝非一般人能及。当一部经典之作更形象地以图画呈现时,视觉冲击会更直观、更猛烈。这些东西只有在读懂作品之后才能得以升华。读一本经典译著不容易,跋山涉水不足以形容,每个环节都有那么一群倾力创作的奉献者。他们,是当下让更多人更深刻读懂平面国的另一群伯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