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中的大多数时候,放弃比继续要容易,甚至容易得多,但是那些令人敬佩的、能够别人记住的、青史留名的人,往往选择的是更艰难的那条路。馒头大师张玮的《历史的温度7:那些隐退、告别和离席》讲述了一些这样的故事。
书中记录了很多让人震撼、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读后让人感慨良多。安第斯山空难中的幸存者,尤其是寻找救援的南多和罗伯特,在缺乏专业训练、装备以及必要给养的情况下,克服身体、自然环境和心理的重重障碍,成功找到救援,着实不易。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佩服那些在绝境中生存下来的人,尤其是在面对生死选择之时,选择死亡比选择生存容易之时,不论是因为内因还是外因,选择活下去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最难的不是忍受各种痛苦,也不是战胜各种困难,而是在看不到希望与光明的时候,依然坚信有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多年以前,我读过一部自传,郑念的《上海生死劫》,当时作者的生存毅力给我强大的震撼。如果说一开始,她活下去的信念是活着出去见女儿,那么在知道女儿已不在人世之后呢?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信仰崩塌了,亲人都不在了,活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或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吧。
加缪曾说,“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谬。”人本来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归根结底,肉体只是暂时地属于个人,所以,当一个人把肉体这个皮囊所经受的痛苦忽略,关注精神本身,恐怕就能在经历了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之后,依然选择活下去。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天生就性格外向、勇敢刚强、意志坚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安迪斯山空难中的幸存者南多,亲眼看着母亲和妹妹离世之后,还能忍住悲痛,寻找救援,并且在一次次绝望之中依然不放弃,鼓励同伴,令人敬佩。
在太阳神航空522号中,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试图挽救飞机上全体人员的波若德莫,同样是一个勇敢而值得纪念的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一直努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