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
这本书是一本客观、严谨的学术论文型书籍,其中引用了200多条注释和出处,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快乐和痛苦是同时存在的一体两面,对任何一面的过度追求都会因失衡而陷入成瘾的泥潭,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健康的人生态度。
本书讨论快乐和痛苦的关系,以及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处理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相同的,并且大脑会努力维持快乐和痛苦的平衡。每当这个天平向一侧倾斜时,大脑就会在另外一侧施加压力,竭力恢复平衡,神经科学家称之为“内稳态”。
然而,要做到快乐和痛苦的平衡何其之难。除了自身的意志和决心,还需要来自周边、专业领域的各种辅助。因此,这本书只能看做是一本理论研究型的学术论文,虽然有些案例,但是并不代表可推广实践,因为书中的案例是极其隐私的个案,我们只能当作一种潜在的现象来了解。
本书认为,当今广泛且日益严重的成瘾问题并非源于意志薄弱或道德败坏,而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能令人轻易上瘾的药物和行为,包括“数字药物”。当今世界最容易成瘾的莫过于“数字药物”了,在数字时代,几乎无人幸免,我们都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以此为食依赖、沉迷、上瘾。
作者为我们列举了药物、性瘾、游戏、爱情小说、酗酒、网络社交、极限运动成瘾等诸多案例,向我们揭示了这些行为成瘾的原因和原理。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本书最令人绝望的是,为了逃避痛苦,或者为了矫正一种成瘾症状,我们往往会用一种成瘾代替另一种成瘾的事实避无可避。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对快乐的定义,我们自己对于痛苦与快乐的平衡方式,这是非常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很难一概而论。
比如,如果你想戒除网络社交的瘾症(比如渴望被点赞,被关注),你可能将注意力转向运动、阅读、影视剧、旅游等活动带来的快乐,而当那种快乐达到一个临界点无法再给你带来刺激或兴奋的感觉时,你可能就是陷入了另一种更深的瘾症或痛苦中。
快乐和痛苦并不是追求短暂刺激的一时感觉,而是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过程中长期、规律、渐渐形成的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按照中国道家的哲学体系,天地万物皆为阴阳,阴阳和合才能维持天地间的平衡,万物的规律皆为阴阳互化,此消彼长的关系,凡事过犹不及。按照本书提倡的说法,就叫做平衡,本书讲了这么多,最后总结给出的平衡之道归纳为以下几条,仅供参考:
1.对快乐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痛苦的逃避)会导致痛苦。
2.康复始于戒断。
3.戒断成瘾物质能够重置大脑的奖赏回路,并使我们从简单的奖励中获得快乐。
4.自我约束在欲望和消费之间创造了字面意义上的空间与元认知的空间,在今天这个多巴胺过量的世界里,自我约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5.药物可以恢复内稳态,但要考虑到在用药物消除痛苦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6.在天平的痛苦端增加重量,为了恢复平衡,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