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为什么吃不胖,人类这么精密复杂的生物却会苦于节食、肥胖和健康?有一位人类学专业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每天给一个名叫史黛拉的狒狒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连续30天记录它的日常饮食情况,结果惊奇地发现:不管史黛拉吃了什么,蛋白质与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都保持着绝对一致。不仅如此,史黛拉每天摄取食物的比例——1份蛋白质、5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结合物——正是史黛拉同体型的健康女性的营养均衡标准。这个结果引起了学生深深的疑问:史黛拉是怎样做到如此精准的控制自己饮食的呢?难道它是一位营养学家?这样的问题早就引起了两位营养生态学家大卫.劳本海默和史蒂芬.辛普森的关注,他们在研究昆虫的同时,一直试图解决自然界中永恒的谜题之一:生物们如何知道自己该吃什么?为什么动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能均衡的摄入营养,而人类这么精密复杂的生物却失去了这种能力,苦恼于节食、肥胖和健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位科学家选择了蝗虫作为实验材料。这里有三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蝗虫做实验对象?这主要源于史蒂芬的一次实验,他试图找到蝗虫吃饱的信号,于是不辞辛苦地把蝗虫腹部末端用来传递感觉到大脑的神经切断,术后,他把所有蝗虫放在同一个盒子里,等待它们恢复。第二天一早,史蒂芬看到的却是死无全尸的蝗虫们。它们的尸体排列成圆圈,每只蝗虫都咬着前面那只蝗虫的身体后部,与此同时,自己无知觉的腹部也被后面的蝗虫啃食干净。所以,在测试营养学时,蝗虫的贪吃属性是蕞佳选择对象。2实验又是怎么设计的?他们给每一只蝗虫分配了特定的一种食物。他们的进食量不受限制,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但食物中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比例是他们无法改变的。这样做是为了建立一种机制,让两种需求——蝗虫对蛋白质的需求和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产生竞争,看一看哪一种需求占据上风?结果发现:蛋白质赢了!3后来,他们又为蝗虫设计了一个营养挑战:为蝗虫提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的两种食物。结果发现,在每一次实验中,蝗虫们都做出了一模一样的行为:不管提供哪一种食物,他们都吃掉了相同比例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上这项实验证明,蝗虫有足够多的食物可供选择时,蝗虫会按照蕞佳比例来进食,但是当营养不均时,蝗虫对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需求之间就开始了竞争,在蝗虫身上蛋白质总是蕞后赢家。对于蝗虫来说,蛋白质是他们获取食物的力量来源,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也是这样吗?两位科学家攀登高山、探索岛屿、穿越沙漠、深入城市,研究的物种从黏菌、猴子、蟋蟀跨越到人类的大学生,他们发现:绝大多数动物对蛋白质都有着强烈的需求,这种强烈需求会导致他们吃下的其他营养物质的数量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包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如果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过量饮食。一旦他们获取了足够的蛋白质,身体就会制止他们吃下更多食物。那么如何才能像动物一样精准的进食呢?《动物为什么吃不胖》这本书给我们列举了15条建议,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生活方式,不妨看一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