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西南联大文学课》
作者:朱自清等著
《西南联大通识课》这套丛书,从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等七个方面来展现西南联大的教育精神和大师风貌,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思想特点。
其中《西南联大文学课》则选择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作品。每一位先生在教学喝写作风格上都各有千秋,也正体现了西南联大学术上的“自由”,以及教学上的“百花齐放”。
此书中收集并解读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文学作品,梳理了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再到元宋明清,涵盖了诗经、散文、辞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朝代更替深深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这本书给我更大的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会让人感受到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那个教堂倾听台上老师们的演讲,受益无穷。
时代远去,我们无能为力;大师远去,我们却可以把他们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以文字的形式永久留存。这既是大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文化宝藏。
——关于“文学课”——
《诗经》是如何形成的?
诗的源头是歌谣。起初歌谣是人们为了表达自身情感和境况所编写,口口相传。后有了文字才得以被记载,这便是最初写的诗。当时的社会阶层分为贵族和平民,而为了满足贵族的喜好,乐工们便开始收集唱本,唱词就收集了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衰落,乐工散走,只有这三百来篇的唱词流传下来,这便是后来的《诗经》。
春秋时期流行赋诗,以诗言志,此处的“志”总关联着政治和教化的。赋诗就是不管上下文断章取义,采取一两句诗句来表达对彼此的愿望、感谢、责难等。后又由孔子采取了断章取义的方法,用诗来讨论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所以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们差不多都是断章取义甚至是断句取义。
赋诗并非解诗。后有大毛公和小毛公对诗进行注解,但也只是泛说,确指的很少。但是以史证诗的思想却传承了下来,到了郑玄,才编成《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以史证诗,他也算是集大成者了。
为什么《古诗十九首》里的感伤情绪那么深厚?为什么那时的“游子”和“荡子”那么多?
《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的游子思妇的感伤,其实就是当时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古诗十九首》中有写热衷仕宦的、有写游子思归的、有些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有些朋友交情的凉薄的......处处都体现了作者的感伤之情。这些处在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走京师,以博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诗中所谓“游子”和“荡子”。《古诗十九首》其实就侧面反映是东汉末年的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阅读这本书其实非常有助于读者们了解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领略几位先生在文学领域的学术风采。如果你对中国文学感兴趣,不妨读一读这本书。通过这本书,也许能够唤起你对西南联大的兴趣,让你想更多地去了解这所在民族危亡之际仍然坚守教育、传播优秀文化思想的大学,将西南联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希望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