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中国》中提到,饮食之至味,感觉最好的味觉记忆,人与人之间的体验各不相同。
最近也看了好几本美食相关的书籍,都能让我感受到我们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在我看来,能给美食锦上添花的不仅仅是厨艺,还有时令。
作为一个生活在四季鲜明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对“时令”这个词印象极度深刻,除了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团,冬至喝桂花冬酿酒,还有每个季节新鲜上市对时令菜,过了这阶段再想吃,那就是老人口中的“不正宗”了。《至味中国》恰好在第六章,至味与知味,给出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正如《至味中国》中所述,特别是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大都是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与这种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形成了诸多很有特色的节令饮食风俗,对夏季炎热,冬季对寒冷,我们都有相应对节令食物,不仅丰富了饮食生活,而且活跃了节日气氛。
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虽然并不一定是指只有指冬至才能吃馄饨,夏至才能吃面,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州人,还是很喜欢每到夏令时节的苏式特色面。尤其是常吃的那家面馆,和老板分外熟悉之后,老板就会跟我说,他每天清晨就把下好的面一碗碗放在大厅,真的开着风扇一碗碗吹凉,是绝对地道正宗的“风扇凉面”,只有夏天才卖,暑假结束就停止贩售了。虽然书中提及的冷淘面似乎和苏州的风扇凉面并不是同样的菜,但是夏日食用凉面的爱好,那清爽的感觉,确实是各个地区的食客都能感受到夏日燥热被食物降低了体热,驱散了烦躁心情。
《清嘉录》中说,在清代,苏州在三伏天有担冰上街叫卖的,成为凉冰。有时还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称为冰杨梅,冰桃子。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少看到有人在街上担冰卖,但是苏州东西山的杨梅还能经常看到有上了年纪的老伯和老太挑着竹编箩筐沿街售卖,带回家放入冰镇水里泡一泡,是否是清代凉冰的另一种形式呢?
《至味中国》中提到,冬季最重要的节令是冬至,古人甚至把冬至看得比除夕重要。随着人口流动,外来人员的涌入,冬至大如年这句俗语似乎在意的人在逐年减少,但是老苏州还是会格外注重每一年的冬至。一定会早早回家,掌勺的做一桌好菜,年轻人去排队买桂花冬酿酒。也正是应了那句“冬至馄饨夏至面”,冬天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荠菜馄饨,那真的是格外得“鲜”。
馄饨适于热食,冬至食之自然为佳,与夏至的冷面正相反。说明我们对食物品类的选择,以顺应时令特点为一重要原则。这种选择的出发点是身体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清嘉录》中说,苏州一带于“立夏日,宴饮则有烧酒,酒酿,海蛳,馒头,面筋,荠菜,白笋,咸鸭蛋等为佐品。蚕豆亦于是日尝新。”
看完《至味中国》,每每书中提及自己的家乡,总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苏帮菜或许不是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的菜系,但绝对是落到日常家常菜,注重时令的美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