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想过去了解我爸,尤其是在长大之后。知道了他每天看新闻联播,每天装模作样的把国家大事讲给我妈听,实际上他什么都懂,但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于是在我的认知不断扩大之后,更加鄙夷我爸的这些行为。他总是在我们这些家人面前披着一副虚伪的皮囊,他也在这副虚伪的皮囊中渐渐沦陷,他更加相信这副皮囊能让他活得更加体面。他从心底里抵触与他这副体面的皮囊相抵抗的一切事物,甚至让身边的人来跟他一起抵抗,殊不知,他自己心里根深蒂固的烂思想已把他瓦解得稀碎,就像一滩烂泥,无法挽救。蔡崇达写的《皮囊》,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活出自我的人,但其实他只是装出了个样子欺骗自己和别人”。这句话说的是我,更是说的我爸。受我爸思想的影响,我从北京回来之后,一直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似乎高人一等,毕竟我在北京工作过。但实际上,只是在北京工作了半年,手机号,也一直没换一直是北京号,不知道是真的懒,还是想保持这种优越感。有了这种优越感,我做什么事情都是敷衍应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我懒人式的工作习惯:不思考,不深入,拖延执行。久了我才知道,我一直给自己灌输一种思想,我在北京工作过,我还去过很多城市旅行,比如上海,南京,长沙,绍兴……这些旅行,都是我及时行乐的成果,也是我27岁没有存款的代价。去过很多地方,于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什么都懂,动不动就要拿出一副要教导别人的样子。这种高傲,连我自己都讨厌。《皮囊》里对上面那句话有一个回复“他不是假装,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只是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的办法,每个人身上都要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我爸当过兵,之前又去过遥远的非洲和俄罗斯淘过金,他的经历在他看来无疑多了一份优越感,更加确信自己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但他的所作所为在我看来是平庸得不能再平庸)。他失业之后,刚开始在家,每天晚上19点,他会准时准点打开新闻联播,白天没事干就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在客厅读读写写。到最后,实在装不下去,索性在沙发上躺一天玩手机,也不顾我怎么看他了。浅浅的分析地分析一下我爸吧,想要的太多,又不知从何做起。就像《皮囊》里的厚朴一样,他无知的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平凡的人,给自己添加上不平凡的滤镜,去做那些平凡人认为的一切不平凡的事。这种感觉,就像街上的那些小混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就想让你为我惊呼,让你知道我的存在。这种人,再不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事情,只会一步步让自己陷入绝境。就如《皮囊》里所说,“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和隐忍。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自我的想象里,我甚至常常嘲笑那些被生活压低了头的人,到最后,那些被压低了头的人已经渐渐进入生活的正轨,而相信自己注定不平凡的我自己,27岁,没有存款,没车没房,住家里,无形中让自己成为一个啃老族,及时行乐的代价,可甜?无论怎样,趁还来得及,我都要救赎自己,拉起已经陷入泥潭的我爸,劝回还差几步就要进入泥潭的我弟,这副虚伪的皮囊,我们不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