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本书比起第1部内容更加简洁,且实操性更强。穿书大概分为四部分及作者所谓的四部学习法,分别是理解学习内容方法,制定计划学习还有复盘。
我用的词和原书不同但意思一样。不过我觉得可以更加简化,分为准备阶段,学习阶段,还有练习阶段。
1. 准备阶段包括创造学习条件以及制定学习计划。
1.1 创造学习条件就是要摒弃周边的干扰因素,有条件就去图书馆,不要学习时听音乐,还需坚持冥想和运动,充足的睡眠以及合理健康的饮食。这样才能让身体机能提升,也更有利于学习。
1.2 制定计划需要量化并且可实现。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的方法方式。只要达到了每次开始学习前知道要学什么,大概学多久,并且不会因为过于困难或简单导致无法行动,那么这就是个好计划。
2. 学习阶段是作者在这一章节中花费大量比重的部分。在我看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主动和独立。
有许多词汇描述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比如说检索学习,又或者说费曼学习法。核心要点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跳过书本,完全独立的依靠自己,将所学的内容梳理出来,无论是画个导图也好,又或者是讲给别人听也好,总之最核心的要义就是依靠自己。
室外就是维持集中注意力,以及在发散和专注模式之间的切换。此部分内容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番茄钟,而最让我有所收获的,则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运用场景以及切换。
当学习或者说工作任务是偏向于从无到有,创意性的,那么就可以不用那么专注,而是改成发散的一种状态。比如说写小说时,可以在咖啡厅这样不那么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又或者是出去走一走,休息一下这时反而人会有更多的灵感。而当学习或工作任务是比较简单的,机械化的,比如说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反复背诵,那么就必须要在一种高度集中毫无干扰的模式下去进行。
至于两者之间的切换,还是在这本书中第1次了解到。简而言之,面对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就先放手去干,放松的运用发散模式肆无忌惮的列一个草稿,然后再用专注模式对其进行修改和精炼。而当工作或者说学习进行不下去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去深动一动,放松一下,改为发散模式,让大脑在后台随意调用更多的数据。
3. 记忆/实践复盘阶段
此部分,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重复的独立练习就是最好的复习。
不断的重复看书本,是无益于理解和记忆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依靠自己去输出,才能将脑海中的知识点和新的知识建立起联系,这样才能形成稳固的记忆,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
作者还提到了一些细节,比如说笔记。很多学习者习惯于在书上勾勾画画,抄一遍课本或者搞些其他花里胡哨的玩意。但作者提出真正有用的笔记就是要越简洁越好,这样才能帮助你理解知识点以及进行记忆。
人类记忆的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作者引用了乌贼这个比喻,记忆是需要将相关的信息点连接在一起,而人类一般对于同一个层级的信息只能有4个抓手,那么在画思维导图时,如果超过了4个子项目一般就不利于记忆和理解。
此外,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应试的技巧,比如说要了解重点,考试时遇到难题先跳过之类的这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应该都是非常擅长的,便不在此赘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