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尽管唐王朝是古代中国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后世一直称之为盛唐,而且唐王朝当时在东亚设立了朝贡体系,也让人觉得大唐王朝是一个“万国来贺”的中心强权,但实际上唐王朝外交策略还是非常务实的,而且当时的亚洲格局,其实是一个多极化的格局的,并非只有唐王朝一个强权王朝。
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展开了他的解读。首先,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从隋朝统治者南下征伐讲起。那个时候,隋朝统治者打算南下,统治中原,但是有担心北方的匈奴趁自己南下的机会把隋朝的老巢给搬了,于是就想出一个策略:假装臣服于匈奴,还向匈奴请求军事支援,邀请匈奴一起南下攻打中原。所以在隋朝在南下的旗帜上有红白两色,分别代表了随和匈奴。
后来到当唐帝国势力强大之后,就逐渐改变了与匈奴的关系,开始从臣服变成了平等,甚至开始朝贡。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经常有内斗,内斗失败的游牧势力有时候会投靠南方的唐王朝。对于这部分内斗失败的北方游牧势力,是否要接纳他们,在当时的唐王朝内部有不同的意见。但最终唐朝皇帝接纳了他们,并且赐给他们汉姓,封他们大官,让他们的势力能够为大唐所用。这种策略对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非常有效的。
同时,唐朝统治者建立了非常庞大的针对周边国家势力的情报系统,无论是从唐朝出使周边国家之后回国的使节、僧侣、官员,还是外国派来大唐的外交使节,唐朝皇帝,都会向他们打听周边国家的风土人情,外国统治者的性格特点,外国统治者和下属大臣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里面也包括了著名的去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所以唐朝皇帝对于周边的国家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一次唐皇派大臣去攻打吐鲁番盆地附近的一个西域国家,皇帝估算一下部队到达那里然后战而胜之,再派使节回来报告所需要的时间,自言自语的说:“使节差不多也该到了。”,他话音刚落,使节到达的消息,真的就传了过来。这个故事说的简直太有画面感了,那个成竹在胸的唐皇真的是眼界开阔。
作者最后总结到,在当时的亚洲,格局并不是唯唐王朝独大的,一共有4个强权势力,包括:1,东部的大唐王朝;2,北方的突厥和回鹘;3,青藏高原的吐蕃势力;4,西亚的伊斯兰帝国。唐朝的政治和外交策略,也是比较务实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