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一书以多个视角描述了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到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之间的历史史实。以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李亨等多人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不同诗人、将军大臣和李隆基的命运,也讲述了为什么安史之乱能够打7年之久。
第一部分李林甫的盛世,记载了李林甫,杨国忠,李亨之间相权和储君权利的争夺,也因李林甫的重用番将为后续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第二部分杨国忠的预言则描述了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明枪暗战,直接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帷幕。
第三部分安禄山的鼙鼓则记录了安禄山谋反前的准备和唐朝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四部分颜杲卿的舌头则重点写了颜氏一族在安禄山背后反抗的英勇事迹。
第五部分哥舒翰的膝盖记述了唐朝前期是怎么错误的采取应对措施,以及哥舒翰怎么就从“哥舒夜带刀”变成了“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第六部分杨玉环的香囊其实是通过马嵬坡的政变实现了军权政权的实际更迭。
第七部分李亨的中兴实际是写了李亨最大的政治诉求则是返回长安,重建唐朝。
第八部分张巡的牙齿则为我们介绍了张巡和尹子奇的斗法以及唐朝采取的反攻策略。最后则写了李亨李隆基终回长安。
长安是盛世怒放的都市,也是乱世离散的城市,更是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
本书文笔确实相当切实,对于一些史实讲述娓娓道来,比如本书全篇竟然没有一张地图,在我想看看行军路线等等还是很不方便的。
在后面想谈谈安史之乱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人物的命运。
李白:政治敏感性太弱,也许是因在李隆基手下做官时只是被视作写诗的才子,而与其抱负不相符合,出于政治投机选择了李璘,却终成一空。他也没能回到自己充满野望抱负的“长安”。
哥舒翰: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从带病上阵到谨慎判断军情再到重整败军再战,任谁也想象不到大唐民间军神就这么败了,就这么降了,这对于士气的打击恐怕难以估量。哥舒翰他也回不到自己曾经屡次授予褒奖的长安了。
张巡:难得的军事天才。能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再加动员城内军民抗敌,实在是不可多得一位军事天才。可惜在李亨看来夺取长安的政治意义远比击败多少敌军更重要,也使得张巡因孤立无援而最终命丧沙场。对李隆基来讲,从决定放弃长安起就注定回不到属于他的长安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