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在对象的强烈推荐下,拿起了《翦商》这本大厚书。我已经记不得上一次看近六百页的专业书籍是什么时候了,可能还是上次吧!不过,如许多人评论的那样,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并值得一读!
《翦商》是一本建立在考古成果、历史文献、学者研究成果以及(合理)想象支撑之上的中国上古文明起源史。主要讨论夏商周的历史嬗变,尤其是这一时期人祭现象的缘起、发展及消亡。本书最先让人大开眼界的,无疑是通过大量的甲骨文卜辞和考古成果呈现出来的上古时期人祭场景。这场景之血腥、体系之完善、普及之广泛使人几乎不敢相信这曾在“文明的中国”发生过的事情。作者李硕基于这种反差提出了他的核心问题:如果人祭曾经甚为流行,为何后来却戛然而止,甚至在各种传世文献中也不见踪影?经过一番考证,作者认为人祭现象的消失主要与周灭商有关,尤为重要的是周公掌权期间严厉禁人祭宗教、销毁有关人祭的文献记载。王朝的转变再加上人为的干预,人祭行为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礼乐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当今华夏文明的基调。
《翦商》一书可供探讨的问题很多,书中部分论点也颇有争议。笔者虽非历史专业人士,但抛砖引玉,分享自己在读书时冒出来的一些想法。
一、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从小学习历史,老师就告诉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国是礼乐之邦,自古以来爱好和平、崇尚和合。然而,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经盛行杀人祭祀的风俗,而且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直到周朝经过文王、武王、周公、成王等几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尽绝人祭宗教,开启礼乐之邦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翦商》本质上是在探寻我们是谁的问题。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但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很多:夏人、商人、周人、秦人……到底是哪一个可能哪个都是,也可能哪个都不是。在漫长且复杂的历史中,人类在付出巨大代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从蒙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夏人的偏安一隅、商人的残暴血腥也罢,抑或是周人的尚德崇礼,都是这整个历史过程的一环。但却无法否认其中的任何一环都是造就今日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即便是想象的共同体,让我们成为今天的我们。
二、真相与道德
除了对民族缘起的探讨,《翦商》有趣的地方还很多。对历史故事中事实化的还原绝对是其中之一。例如,大禹治水或许只是对湿地的改造,上古时期北方人以稻为主食,夏朝可能只是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