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问题,庞加莱认为几乎是无解的。同样,严复的信达雅也几乎是无解的。严复以为信则不达是常识,所以没有解释。但是,不了解佛经翻译历史的人,根本不知道他这句话的意思。所谓信,即音译也。玄奘译经有五不翻,即译尤不译,十足之信,信而不达。达是我国自古就有的翻译观。译,传也。达也。通也。达其志,通其欲。雅是桐城派的文学思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前者是形式优雅,后者是内容高明。桐城古文不是八股文,不是只讲形式,不讲内涵的糟粕。而是追求艺术与思想统一的精粹。因此,严复求雅没有错。
有人说,严复的信相当于洋人所谓的faithful。我国古人认为信不如法。人如果能够完全克己,还需要法律干什么呢?玄奘大师苦思冥想提出了五不反。恰恰是看到了翻译难免主观,音译绝对客观。绝对客观的翻译,对消费者有什么用呢?即便有用,也是很难用的。因此,信不如法,无所谓信。不要再讲忠实了。根据词典翻译,依法翻译,这就需要不断地修订词典。
雅是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最高级的汉语语法。把雅丢掉了,是自残。欧化汉语,伪现代也。钱钟书、宋诗注说宋人和明人都搞错了源流,把某几个大诗人当作模范,结果只能作出更下流的诗。日语是汉语的下流,日本翻译是西方下流。近代翻译抄袭日本,自然科学这样搞是可以的,文学是不能这么搞的,尤其是诗歌,绝对不能这么搞。学习西方文学也是如此,把流当源必定下流。现代、后现代不是不能学,而是要先学源。
言由心生,不由译者生。闭门造车,可能造出优质的汉语吗?西方没有大规模翻译中国文学的经验。因此西方的翻译经不解决中国的翻译难。用西方翻译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是给自己吃药。中国翻译,师法汉唐。翻译,训诂也。语言,概念也。训诂是古书翻译,一流之训诂家,不做章句,点到为止。章句是给年轻人用的,给外行看的。中国的白话文学是翻译古文以及翻译佛经来的。因此,中国的翻译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训诂类,结果就是产生词典。二是章句类,结果就是产生白话。训诂翻译有利于读者学习外语;章句翻译有利于读者了解信息。这两种都是偏向质的翻译。达雅不可兼得,舍雅取达也。训诂是专业翻译,章句是通俗翻译。千万不要跟年轻人讲翻译是语言艺术,只能讲翻译是语言科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