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汇聚大师,在四年的历程中成果瞩目。在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几位导师的研究代表中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它的辉煌与影响力奠定了清华初期的学术声誉。
清华大学以“学术第一、讲学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开创了清华大学早期人文研究的黄金时代。同时以国学研院为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学研究人才,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清华的国学成就,成为近现代国学研究的一面旗帜。
《清华国学人物小传》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及梁漱溟、李济为传主,介绍他们的生平、贡献以及与清华的关系。
一、梁启超
梁启超不但重视国学教育,还重视人格教育,他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成就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梁先生认为,先做人,再做学问,他对清华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不但自己担任清华的教授,还把三个儿子送进清华读书。他曾告诉学生,学校是个“社会”,与朋友如何相处,怎样待人接物,都可用力磨炼人格。他的治学思想与大学“修身以治世”的理念一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期著述甚多,著有《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儒家哲学》等。
二、王国维
王国维一生学术几变,他曾被追认为文学革命的先驱,新史学的开山人物,史料建设派、释古派和清华学派等。王国维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介绍、引进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他主张用外来的哲学观念,来解释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性”“理”“命”问题。他在美学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在将美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对通俗文学的关注,主要表现在词、曲、小说的研究上。在历史文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古典文献学,甲骨学,金石学,简版学,敦煌学,上古史和西北史地的研究。
三、陈寅恪
陈寅恪是个博学多才之大师。他涉猎的语种多到“泛滥无涯”,英、法、德、俄等,小到地方语言。陈寅恪在哈弗、柏林、巴黎等名校留学16年,柏林大学、巴黎大学诸多教授对陈寅恪推崇备至。陈寅恪的课在清华大学深受大家的喜爱。他认为救国经世必以精神学问为根基,过多地专注于功利治学,最终物欲横流,道义沦丧。1937年以后,他遭受失明膑足之难,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继续写作。
写在最后:《清华国学人物小传》还介绍早期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梁漱溟,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清华特别讲师李济等。这些大师们在各自领域深耕,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不仅照亮着清华的国学院,也照亮着整个国学界。本书的研究建立在翔实的材料与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是国学爱好者、清华校史研究者、清华校友和在校师生了解清华国学传统的一扇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