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北方人,从小吃的鱼少。曾经被鱼刺卡到,奶奶心疼发话“以后家里不吃鱼了!”于是乎,我们家就很少做鱼了,即使做,也是做罗非鱼、鲅鱼、带鱼一类刺少的鱼。而这些鱼,都是冻鱼。
前两年到一座沿海城市暂住,才知道吃鱼是有讲究的。当地人基本不吃冻鱼,死鱼活鱼他们一口就能尝出区别来,不禁感叹神奇。因为我完全吃不出来。所以开篇看到本书作者不吃散开的白鲳鱼、学校午餐里的鱼肉,我竟然有点怀念起那座沿海城市了……那里的鱼,真的很鲜。
《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一边是生活,一边是自我。生活的开端大多都迫于无奈,但坚持下去或许也能找到属于自我的天地。为了维持生活,作者一步步地成长为了一个鱼贩子,因为他阿公说:“要帮家里,叫我扶得住家,撑住这颓败的墙。多一个人撑住,一动不动,墙至少不会倒塌,就算不能遮风避雨又如何。”“好好读书”与“好好卖鱼”的主次关系自此发生了改变,因为——“我就算好好读书,还是得卖鱼。”作者终于成为了鱼贩。只是没有人问过他想不想卖鱼。凌晨两三点的鱼市热闹非凡,这世间的人,谁不是为了碎银几两匆匆忙忙。像作者父亲和阿公这样特殊的存在,孜孜不倦地勤劳,却也永远离不开摆脱生计的循环。
或许我们一生都要学会接受,学会如何同命运妥协。因为遗憾才是人生常态,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写下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比如竞标,比如阿娥姐。阿娥姐是一个做事风风火火又精明能干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靠不住,所以凡事靠自己。再比如骆驼先生,他是一位客人。从作者阿公年少卖鱼时他就在作者家买鱼,直至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他甚至在作者结婚的时候塞了一个红包给作者,还叫作者“憨孙”。这种情感,真的令人感到非常温暖。
每次去菜市场买菜,我都匆匆忙忙,甚至有了线上买菜平台之后连菜市场都很少去了。却忽略了菜市也好,鱼市也好,其实都是非常有故事也非常有情感的地方。卖家与买家,迎来送往之间,自会发生许多趣事。而作者就是那个发现生活并记录生活的人。卖鱼对于他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同样也是赖以为生的生存手段,但谁说鱼贩的生活就不应该被记录下来呢?看这本书的作者就好像看到我们自己,一边为生计妥协一边向梦想靠近。这世上的大部分人本职工作都不是作家,但我们却都拥有写作的权力,只是看你有没有写下来的勇气和决心。鱼和熊掌,或许真的可以兼得。最后,其实我真的挺喜欢吃鱼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