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侠麦克元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书,讲述的是“欧美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史。书的名字是《亚文化》,但这并不是重点。还有一个名字叫《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可能会让人有点迷茫。书的封面上还写着:“史上第一部朋克研究经典”。这时候,可能你突然就明白了,所谓的亚文化就是相对于欧美主流文化而言稍微有些非主流的文化。其实,我们几十年前的“非主流”就是“欧美朋克”在中国的表现,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当然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提到朋克文化,现在还有很多人热衷于它。这是欧美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方式,也是欧美非主流文化的代表之一。欧美非主流文化有许多衍生,比如嬉皮士、放克、赛博等等。
“说到底,亚文化是一种冒犯的姿态。它是弱者发出的噪声,并试图从地下的暗处带回光明。”
本书的作者是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理论家迪克·赫伯迪格,他是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且师从斯图亚特·霍尔。
在中国,我们有“80后”、“90后”、“00后”等称呼。我仍然记得当年我们是如何评论“非主流”的,比如“垮掉的一代”等等。这种称呼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欧美也很普遍,其实就是现在欧美比较官方的“骂人”方式,将某个人称为“你这个朋克的家伙”。
在“亚”成为一种美学、一个形容词的时代,到底什么是“朋克”?什么又是“亚文化”?
本书的作者这样回答:“反抗与矛盾在亚文化中找到了出口,它不直接挑战霸权,而是通过风格隐晦地反抗,它将审美视为一种拒绝,将越轨升华为一种艺术。”
一种文化的发生和传播,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其实,六七十年代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全球的青年都是狂热的,比如我们老是说我们自己,其实当时的国际社会一样,都是激情四射的年代,只是方向不同。欧美走向了嬉皮士、朋克似的放纵,我们则因为两大强权的封锁不得不转向内。只是我们的传播后来中断了,历史上的嬉皮士也是深受我们的影响。
本书是关于青年亚文化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第一本以朋克文化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著作。从别针、尖头鞋、马丁靴、摩托车,到雷鬼、朋克音乐、华丽摇滚等等,任何一种亚文化表征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
想要理解亚文化,就必须从它们的风格入手。作者通过结构主义、符号学、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理论工具,纵横于历史、种族和阶层等议题,深入剖析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和收编方式,探索青年亚文化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对时代的意义。
亚文化的意义总是会在争议之中。而在对其风格的不同定义中,我们看到最为激情的碰撞。
我只能看到这些浅显的故事。到底是什么,评断还是要看读者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