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有云“食色,性也。”食,是排在前面的。《人与自然》中,动物们日复一日的追求无非也是这二者,如果说要比较,那么,食也是排在第一位。追溯起来,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以“食”为首位的进化史呢!所以说,“吃”出一部文明史,这个提议不会夸张。
关于人类的进化,靠“吃”来推动
人从猿群中走出,就是通过对“吃”的追求进化来的。早期猿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形成了简单的分化——前肢分化为手,后肢分化为脚,最终站立起来直立行走,这一走,就走出了猿群,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根本性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从事食物生产过程中获得的一项重大改变。所以,是“吃”推动了人类的进化。
当然,人类面容的改变,也和“吃”脱不了关系
“吃什么”导致人类牙齿的这种变化可能与食性的改变有关,当肉食取代了过去那些植物性食物,使得咀嚼时后部牙齿用得较少,所以下颌骨和面部相关骨结构变小,人的吻部自然也就向后收缩,于是人类的面容便与猿类产生了明显的差别,慢慢获得了如今平正而和善的脸庞。
现在也有一个小问题,如今我们食物越来越精细,这会不会影响我们的面容呢?这个可以去思考一下哦!
政治文明,有时候也要靠“吃”来推动一下。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帝王,这些帝王的成功除了他们个人优秀的才能之外,也有一些能臣来辅佐他们。我们称之为“谏臣”。如何让帝王接受你的意见呢?用食物来打比方,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我们熟悉的伊尹,据说伊尹用“滋味说”说服了商君。伊尹列举了十几种美味,但这些美味几乎没有一种产自商王朝所在地,故而伊尹强调说:不先得天下而为天子,就不可能享有这些美味。这些美味好比仁义之道,国君首先要知道仁义,即天下的大道,有仁义便可顺天命而成为天子。天子行仁义之道以化天下,太平盛世自然就会出现。
这一翻有滋有味的说话,确实让商君垂涎三尺。那就行大道于天下吧,这些美味都可以入我囊中。有哪些美味呢?自己本土没有的,那就从国外引进,酸甜苦辣通通进来;祖国幅员辽阔,几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京菜等等各有风味;这个怎么会不诱人?用这个理由来统一天下,也确实是个明君所为了。
食物除了果腹,除了享受,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医学作用。
古人很早就懂得,饮食既能养生,又可疗疾。关于古代食物疗法的书籍就有很多,比如“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他提倡多食大枣、鸡头实、樱桃,说它们能使人身轻如仙;他说苋菜实和小苋菜、苦菜、竹笋等均可久食,令人身轻多力,可延缓衰老;他说乳酪制品对人大有补益;石蜜久服,强志轻体,益寿延年……确实,100多岁高龄的他,他的话确实让我们信服,不妨也试一试。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对饮食文化很感兴趣呢?其实以上这些有趣的看法和事迹都来自于这本《至味中国:饮食与文化的记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不仅讲了人类饮食进化,也讲到了许多与食物有关的历史和传说。
整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先是从人猿分别开始,讲到了早期食器和他们的演变,讲到礼食神食和人食,讲到餐具,讲到菜系美食,讲到饮食文化与饮食保健,以及我们现在的餐桌文化,真是包罗万象,让人读起来就觉得知识趣味性满满。不妨抽空来读一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