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集。看着书中精练的文字,我思考着诗歌或者说文学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情感让他在奔忙之中依然愿意用文字记录一切。
最近有机会读到顾城的诗集《是树木游泳的力量》。我不禁再次思考这个问题。
曾经看过顾城的生平,我对他的经历感到惋惜,却也不知道具体在惋惜什么。或许是他的性格与经历造就了他。也正因为如此的性格和经历,让他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这样的结局或许是他最后的体面。或许他也深知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而给儿子留下了“愿你别太像我”的遗言。
读顾城的诗,我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由的渴望。就比如这首《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使鸟保持他的航程 使它想起潮水的声音 鸟在空中说话 它说:中午 它说:树冠的年龄 芳香覆盖我们全身 长长清凉的手臂越过内心 我们在风中游泳 寂静成型 我们看不见最初的日子 最初,只有爱情
顾城将“树木”和“游泳”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而使二者交融的是“风”,或者说是顾城的“灵”。顾城的灵是自由的,像风一样,随着意思吹。你看见树冠的浮动,却不知风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你读到顾城的诗集,去不知道他的念头从何而起,又在思念着谁。
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曾经看过顾城朗诵《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看到他那文静的外表之下,也有一个澎湃的灵魂。肉身对于他来说,或许真的是束缚了。他想要那一份无拘无束,想让自己像风一样,无始无终,只是自由。最后这种自由与束缚猛烈地冲突,就像他的诗中所说的那样:
……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
人们将诗歌变成了生活的寄托。生活总是不如意,人们也总是在这生活里挣扎求生,但他们总能在这一地鸡毛的生活之中找到美好,并用更美好的文字记录下来。幸运的是,这些诗歌让诗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平和也好,愤怒也罢;欢喜也好,失意也罢。每首诗都是独一无二的,诗人也是。
从小听顾城的句子长大,很喜欢。看过他的人生,很讨厌。再次读他的诗,突然释然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为何非得期待他的成为我心中的完美。他就是他,这就很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