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茅海建的专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较为专业,加入了大量的引用和档案,使读者阅读起来较为枯燥,适合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和喜欢茅海建的读者。作者茅海建的严谨治学态度令人深感敬佩。
文章讲述了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的中国清朝内外多事之年,旨在救亡求强。政治压力导致朝野上下感到危机,进而引发了戊戌维新。但不同于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维新要在旧政府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难度较大。康有为的设计方案是建立新老政府,新政府开始运作,旧政府逐渐休置,结果是旧政府无法去除,新政府也无法建立。因此,唯有在老树上架新枝,逐渐改造传统的旧政府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新政府。成功需要时间、人才和经费,不能简单以一纸计划来覆盖旧景,而且在旧环境中,新政策容易受到污染。
文章还讨论了戊戌变法期间的思想层面,认为政变发生很快,当时的思想方向无法预测。同时指出,假设政变未发生,要想让戊戌变法走向成功,改革者必须更换思想装备。因此,在现实压力下,推动变法的上书者很少能够在历史舞台上继续表演。同时,由于戊戌变法涉及诸多事件,袁世凯告密传到北京,大大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作者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一些主题,例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日本对华外交,其中兼具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此外,作者还提出思想家可以超越时代引领后来者,但政治家必须立足于时代舞台。慈禧太后也有革新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力。
文章结束于对公车上书者孔昭莱的引用上,他认为中国的坏不在于立法不善,而在于积弊太深;积弊之深不在于无治法,而在于无治人。这部历史学专著风格严谨认真,在培养读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认识历史学严肃一面上帮助较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