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厌女”这两个字确实有点刺眼。网上也有很多声音认为这本书把“女性蔑视”夸大了,把很多事情错误地归因于“厌女”。我也曾经怀疑“厌女”是否言过其实。但是仔细回想一下成长经历,不管自己本人是否有“厌女”中的女性自我厌恶,但确实是遭受到了来自家族、外界等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区别对待。基于个人经历,厌女确确实实真实的存在。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位母亲说自己不想生女儿,不是因为重男轻女,而是因为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面对太多不可避免的困难。很多人抨击这位母亲,认为这只是另一种重男轻女的借口和说辞。但我却很理解这位母亲。我相信她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仅仅因为性别而经历人生额外的痛苦。
当然,“厌女”之所以成立,是由于社会价值观决定的。当某些人持有不同的价值观的时候,“厌男”也会成立。不过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女性地位的地下自古如此,具有其历史成因。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厌女的现象已经大幅减少。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宇宙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怎么可以因为性别而改变?我们应该为生命而欢呼、庆幸、珍惜,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厌女”、“厌男”。
面对针对性别的不公正现象,需要更多的女性主义者以及男性主义者为之努力。为某一个群体发声具有其必要性,但也要避免矫枉过正以及简单归因。
生而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生命也本应如此。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