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但最近读了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感觉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难受。上野千鹤子的观点在近年来一度被追捧成为女性话题领袖,但她在本书中的系统性混乱和内在矛盾,恐怕只能证明她自己内心深处的厌女情节。她更像是对自我的剖析和合理化解释,而非适用于每个女性。若是一个积极乐观正常的女性因为她替女性发声,因为与她共情而全盘接受其观点,那么不可避免地将会让自己陷入永恒的愤怒、抱怨、阴暗的信息茧房之中。
首先,整本书都充满了生殖器性、男人、女人、娼妓、杂种、婊子等的词语,无论作者多么有成就,但她的思想偏执是健康人所不能接受的,她的关注点过于狭窄。其次,千鹤子在书中多次提出男性是通过男性的认可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人”,而女性也需要通过男性认可才能成为社会意义上的“女人”,所以男性对女性是压迫的。但是,她没有提到这对男性而言也是一种压迫,男女都需要共同抵制、改进的地方。她提出男人是最高级,然后是还没能成为男人的男性,然后才是女性。因为古代高级的爱是男男之爱,男女之爱只是通俗的繁衍需要。这种观点已经被波伏娃《第二性》中所论证过了,说明她没有理解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中,男女生产力的差异比以前小了很多,所以有很多女性掌握了社会资源,男性也就成为了第二性。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是一个“结果”,而并非一切的“起因”。类似的观点在本书结尾部分也出现了,但到后面千鹤子的逻辑已经越来越飘忽不定。
她提出“无人气男”认为自己外貌不行所以是弱者,然后以此推论,丑女根本没有被提到,说明男性完全无视女性。然而就在之后,她又提到,日本古代上层男性掌握资源较多,有很多妻妾,下层男性很多人没有配偶。那么到底谁才是弱者,是不被选择的那一方?她又提出日本战后出现了接近100%的结婚率,但又用此来说明女性是被逼迫结婚的。如果丑女没有被提及,完全被忽视,那么这100%的结婚率是怎么来的?难不成日本战后的全员突然都变好看了?
千鹤子的思想偏激,并且她使用了大量的孤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渣男文青永井荷风等人,比如东电卖春的A。但是,大多数正常人并不会认可永井荷风和职员A的做法,也不会愿意成为那样的人。那么用他们的行为来指责大多数人,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应该是实事求是,讲科学、逻辑和自然规律的,而不是以一通“虽然我说的偏激,但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吗”的言论来推进的。千鹤子在书中提到了许多社会现象,但她对它们的展开和挖掘完全是唯心主义的,纯粹是为了论证而论证。她没有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提到经济基础如何决定上层建筑,也没有提到女性该如何可操作性地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如果不具备一定水平的思考能力,很容易被这本书带进思维的泥沼。一旦你相信了她的观点,就很容易把所有问题归结于“对,男人就是厌女,就是低劣”,但现实情况并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你并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最终只能发泄为“男人都去死就好了”。这实际上是思维的偷懒,把让人头疼的复杂现实用一句话概括,贻害无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