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化太大,面对各种突破认知的创新和发现,有时候我也会有点慌。那些横空出世的技术创新和迭代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得多。人工智能到最后会不会直接令普通人没了饭碗?我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突然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我会不会不知道如何生存?
我们正在经历从未经历过的时代,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当一个人困惑时,脑海中就会出现类似这样的自问——“To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是莎士比亚著名作品《哈姆雷特》中的名句。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我们如何理解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还应该相信什么?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当我们开始发问,我们就开始思考了。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就在靠近哲学了。
《当世界史的指针逆转之时》是一本及时出现在我视野中的哲学书籍,这本书挺好读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晦涩难懂。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马库斯·加布里尔,这书的诞生是由日本PHP出版社对这位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进行的独家访谈汇集而成,所以在阅读中会发现有对日本国情的一些讨论。但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还是作者对当下各种世界性危机的一些观点和论述,运用哲学来思考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从社会、民族国家的表象去发现问题,去剖析各种危机的存在。作者试图启发人们去认识世界的本质,生活的真相,不要活在那种“拟态”的形象中。面对生活的真相也许是残酷的,但是也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回归到真正的生活中。
作者提出了“新实在论”,告诉人们“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现实,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关于“新实在论”的内容,阅读过程中还是要做一些笔记才能有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里简单整理一下我的笔记。
关于“新实在论”
这个理论其实是在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由两个命题组成:
第一个命题:“不存在涵盖万物的单一现实”,也可以理解成“世界不存在”。现实只会在各自的“意义场”出现,每一个现实都有一个“意义场”。因此“意义场”不是一个,而有很多个。每个“意义场”虽属不同的领域,但它们都是同等的现实。
现实并非独一无二,而是有很多个。
第二个命题:“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现实”。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现实是可知的,并不存在本质上完全不可知或因被隐藏而不可知的现实。
类似认识论,它的重点在于强调原则上每一个现实都是可知的。
作者书中有提到,“新实在论”是数字革命带来的,它与发生于社会经济、历史层面的诸多事实形成了“共振”,也能够使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再次变得分明。
“使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再次变得分明”,我觉得这句话相当感人。到底有多人也会有一样的困惑的,感觉到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日益模糊,甚至已经看不清生活原本的样貌了。
我们在各种“圈”里晒生活,那些是生活原本的样子,还是只是想让人们认为那是生活原本的样子?一个清醒的自我,一个真实的视角,到底还有没有可能,让生活的指针转回到现实中呢?读完这本书,我没那么慌了,因为我相信真实是存在的,也知道慌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真实的行动!
最后,如果大家觉得本文信息还有些价值,请点击“有用”,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谢谢。
我是卡西,热爱美好生活的阅读者,关注我,把好书分享给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