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在这本关于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解读中,先从构建一个不存在的年号入手,剥茧抽丝地从几个具体事件切入,自在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之间切换,分析不同视角的解读及构建。基于事实,处理钩沉历史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异同,加以细致分析和理解,带领我们领悟不同的趣味和含义。此书既有严谨考证又有大胆推测,既有基于人性的理性分析,也有感性的叙事解释。作者从戏曲、文学、正史、野史、文献等各个方面搜集资料,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解读。读书之际,也不断有新的发现和体悟,每一次的收获令人欣喜忘忧。
由于话本故事和戏曲故事,史料中三国这段历史因其高度普及而深入人心,刘备代表的汉代正统思想在各种叙事文本中得到不断加强。通过对比文学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于蜀汉政权的建元年号和时间的处理,明显感受到差异和叙事角度的不同,因而对于历史的解读也可以完全不同。历史是人写成的,难以完全客观,或多或少会加入个人的观点。再加上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胜利者对历史的修饰是从所不免的。民间或者江湖之远的士大夫因此发展出另外的文学书写,所以蜀汉的正统论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支持。
就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这本书主要从史学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矫正了羽扇纶巾,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丞相的刻板印象。通过对法正这个人物的分析,打破了人们一直认为的诸葛亮智者的形象。正如作者所分析的,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冥冥中的人事安排,或者说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于历史产生关键影响。庞统、法正夭折,先帝崩殂,蜀汉只剩下诸葛亮和扶不起的阿斗,才成就了文学中智者的代表——诸葛孔明。详细史料的考证更将诸葛先生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其中尤其精彩的是关于秋风五丈原的章节,对话本、戏曲以及正史的差异进行详细对比,指出人口和土地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同时,分析各人的人性、情感以及背后藏着的隐秘,更进一步增加了文学性的厚度,以儒家历来看重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例更是为此注入了浓墨重彩的色彩。
尽管文学叙事会有夸张,甚至还会出现失真,但我们仍然相信历史中存在近乎完美的化身,如忠于汉室的大智慧——诸葛亮,竭力侍奉幼主,并不辜负刘备所托——重情重义的关羽,以及义薄云天、一诺千金、忠良仁义的关羽。这些形象在文学演义中被不断加深,在戏曲中不断引导着我们,形成了人性书写历史的另一种叙事和角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