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读明清话本小说,有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这话原本说的虽然是道家的修炼(虽然夹杂了释家的智慧和民间的想象),但意象格外浪漫洒脱,讲的是人生的大道理可从细微小事处得来,这种根植于中式传统的本色智慧浸润和滋养了中式的文化学者,也因此,当我获知李银河老师新书提名《煮沸人生》时,眼前浮现的就是这样一句话。就像她在书中所写:
《煮沸人生》就是这样一部在她“永不厌倦的激情”下创作出的作品,虽然是随笔杂谈的选集,但内容丰富、主题广泛,整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展现了李银河老师对人世意义的思考,对生命偶然和死亡的态度,对亲密关系、爱情和灵魂伴侣的认识,关于人生的哲学与哲思,对内心自由的追寻,以及自我发展和生活经历的反思回顾。
在关于人生观和生死观的问题上,李银河老师抱持一种存在主义的态度,从她所引述的萨特和加缪的频次中可见一斑。她认为生命不可在庸庸碌碌中挥霍,而是要每一分钟都活出身心感官的快乐愉悦。至于死亡以后,则希望彻底地消散在宇宙之中,“灰飞烟灭”(这一表述我也曾在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随想》中读到过)。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世界观,李银河老师具备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率性和坦诚。她这样认识自己所获得的所谓公众关注度:
认真地自我解嘲的同时,不忘持续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李银河老师将自己的社会学家本色延续到每时每刻的思考与态度之中。
关于情爱欲望等方面,李银河老师的思想养料更多来自于福柯和尼采,她赞赏激情之爱却不将其视为爱情的全部,因为当激情之爱退却时,也许人不再作为他人的性对象,但自由地追求美与爱可以感到另一维度的、精神层面的轻松和超脱。
李银河老师创作形式丰富,但近年来尤其热衷且擅长的还要属《煮沸人生》中这种随笔和杂谈。这类文体虽然看似散漫随意,但却往往是写作者更真实也更放松的一面,要想写得受人欢迎且将读者留住,既需要有通达智慧的观念,亲和的表达能力,也需要广博的见识和才干,更需要的是一颗敢于剖析自我和赤诚展示的勇气。在上述几方面,李银河老师无疑都做到了,甚至做得一等一的好。
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习惯于这种随想录式的体例,对于人们已经习惯的、快节奏高效率的阅读而言,书中的确有些絮语一样的重复和冗余,但并不妨碍体会其中属于智者的豁达、放犷和潇洒。
即使相较大千世界,个体人生只可取一瓢饮,也不妨将其煮沸,热热闹闹地活过。
(2023.05)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