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绽放人生,让心理学助力我们更幸福。
01为什么需要读点社会心理学。因为看了这门课程,自此以后我再看其他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能很快理解。毕竟,我从源头上了解了我们的行为是怎么发生的,我们的心理是如何影响行为的,以及我们在作出某种反应时神经又是如何作用的。幸福课或者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幸福。这门课程一共23节,涉及到了我们个体的各个维度。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以个体为核心。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特别是中国文化更鼓励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和社会影响。因此,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点社会心理学。
02读阿伦森《社会心理学》我收获了什么?
作者埃略特·阿伦森,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过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研究奖三大奖项的社会心理学家。推荐序作者彭凯平老师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普通人读《社会心理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分享到:普通人读书可以有三种方式或作用:一种是把书当成操作手册,尝试书中的建议;一种是心灵的陪伴,感受到书的魅力;一种是智慧的创造,从书中汲取灵感和启发。分享我初看这本书后的几个认知收获。
①关于自我认知,关于自我的概念,最先在哈佛幸福课里了解到。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层“我”,从里到外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superego是加在我们身上的道德约束和社会约束,会压制ego。比如,性的需求和自我抑制力。哈哈,我当时似懂非懂,直到再看到《社会心理学》在第5章专门提到“自我”,包含自我概念的起源与本质,以及自我认知。自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动物具有自我意识吗?自我到底有什么用呢?阿伦森告诉我们,自我为以下四个功能服务:其一,自我认知,是我们通过整合与自我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形成一个自我认识;其二,自我控制,我们能够对眼前的事情制定计划、执行决策,因而影响未来;其三,印象管理,在别人面前如何展示自己,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其四,自尊,我们如何评价自己或看待自己。这一下子帮我扩充了关于这块的知识。在成长中没有模板,唯有不断探寻。探究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课题。
②关于人际关系,在哈佛幸福课中有两节课是关于relationship的主题,讲到爱情与亲密关系、爱情与自尊。在《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前提,即第10章关于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分享到了一个最简单的人际吸引原则就是接近性,即接近效应: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频繁的人往往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而接近效应之所以发挥作用,是因为熟悉度或曝光效应:我们越多地暴露在某一种刺激下,就越有可能对其产生好感。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样想想?生活中有些行为就变得“事出有因”。此外,还提到了人际吸引当中的“相似性”和“互惠性”,“相似性”解释了“异性相吸”,“互惠性”解释了“我们往往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③关于利他主义。最近在学习时经常会听到我们要真正利他,但真正实践起来会发现其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社会心理学》第11章就讲到亲社会行为:人们为什么会帮助他人?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亲社会行为」这个概念,在第12章又进而讲到了侵犯:人们为什么会伤害他人。「亲社会行为」即任何以利他为目标的行动,我们更可能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