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气候的变化也一直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古人生活往往以农业生产为主,对于气候的关注也就必不可少。
最近我读了《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这本书。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气候观测和测量科技在世界气象科技史上的先进性。以视觉系统设计科技信息图展现测风神器“相风铜乌”,古代测量雨量的工具天池盆、圆罂,从“琴弦测湿”到“挂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湿”等各种观测和测量风,也让我们感受到许多古人的智慧。尽管从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上来讲,古人的这些发明与发现无法与今日的科技相比,但人们在气象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和获得的突破性进展是不容忽视的。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所以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对风有很多的猜想。人们普遍认为,风是大自然的一种力量。而新的困惑也会随之产生:风为何有大有小,而且风向也各有不同呢?
古人讲,希望风调雨顺,是因为风雨等气候条件对于寻常人家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人们还无法用现代科技的方式了解不同的气候状态的形成过程时,在经年累月中,他们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出现了很多俗语名谚。比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这是人们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了云在低气压空气中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大气里面不单有云,还有风有雨。
实际上,人们确实可以通过观察云彩来了解天气状况。不过,观云识天气是一件非常具有专业性的事情,需要学习很多气象学的知识。古人对于气象学有如此多的研究和认识,值得我们回顾学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