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小说感觉像在看一部西部片,实在是从未体验过的新鲜。貌似缓慢拖沓无聊,却神经紧绷,预料不到下一句是什么。就像在荒漠小镇的一个酒吧里,空气凝固,不知道谁会先拔枪,也不知道倒下的是谁。对话看起来莫名其妙,却暗藏玄机。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所以比看西部片还要精彩的就是主角的娓娓道来,句句平淡,句句机锋。
以推理小说的角度看,故事本身并不精彩,开篇甚至过于冗长。一个人在酒吧门口帮了一个醉汉,后又偶遇,成了有空喝几杯的朋友。开头有必要写那么长吗?但作者的特点就是慢,他固守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地讲故事。序幕就从醉汉在一起命案中出逃开始,读者完全在疑惑中走完全程。主角为什么要帮一个潦倒的醉汉?为什么在可以轻易开脱的时候要自找苦吃?为什么要管闲事去帮另一个醉汉?为什么对善意提醒和严肃警告置若罔闻?为什么总是欣然前往鸿门宴?为什么明明可以平息还要追究?每一个读者的疑惑,作者会给出一个答案,但疑问和答案都似乎与谜底无关。作者似乎不是很想强调悬念,以至于读者渐渐忘了追究谜底,以至于当谜底揭晓,读者并没有因为水落石出而产生一种酣畅淋漓之后的怅然若失。作者自始至终把握着叙述的节奏,令读者不得不抛弃狼吞虎咽的快速方式,反而享受阅读过程,欣赏主角的调侃、幽默、固执,以及深藏的柔软内心。
很难把小说归类为推理。没有推理小说常有的元素,没有各种现场痕迹描述,没有各种嫌疑人的登场对峙,没有对甚至一条线索的追踪。但推理小说的悬念和紧绷却始终高度存在,以作者设定并牢牢把控的节奏存在。
所以更像一部西部片,故事只是舞台,各式登场的人物以及他们互相的联系才是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所有人物的出现都自带分量,不论男女,不论是警察还是混混,或是酒鬼或是美女,更别提一手遮天的黑老大。人物形象鲜明立体饱满,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故事。作者的描述非常细致,画面感极强,连外貌、表情、举止、甚至想动一根手指而没动的意念,都像站在读者面前看得见一样。
原版读起来有点慢,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情绪,感觉更容易投入。因为投入,每看一段就像看沉浸式话剧,站在主角身边,屏气凝神,非常耗费精力。看完一段要歇一会儿,喝一口茶缓释掉那股紧张,再看下一段。
豆瓣有一篇书评举例十段来比较四个版本的翻译。就这些例子而言,译文版更贴近我的理解,读客版生硬甚至不少错误,新星版和海南版也很勉强。但没有一版能带来原文那样的动心体验。如果读的是译本,可能很早就弃读了。曾经读过近十本村上春树,总是不能体会。也曾经询问过日本朋友,对人家“很好懂”和“很喜欢”的评论非常不解。如此看来,对于某些作家、某些小说,翻译可能是最大的敌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