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记中,作者认为“知子莫若父”。他指出,《三国志》和《后汉书》可以看,而讨论《郡国志》的一篇也很好。但是讨论《史记》和《汉书》就显得过于精细和艰涩。在第一章第二节中,马迁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解释为与“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或学术共同体相关。这种解释有新意,但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马迁可能也在嗟叹“(春秋战国时)世无马迁,遂使庸人成名”。史记到汉书的列传有很多重叠,但从大时代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司马迁所处的文化属于战国的末端尾巴,转变成了稳定大一统的汉帝国时代。太史公推崇的“侠”在汉书中被评价为“为害乡里”的恶霸形象。作者认为,史记具有明显的私人色彩,而汉书则对之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动,成为可共享的“集体化”写作模式。司马迁的“处江湖之远”的视角被班固转变为“居庙堂之高”的视角。当然,两者的优劣因人而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