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对以后的日子抱有遇见爱情的期待?是该劝朋友因爱而结婚还是无爱可结婚?该怎样看待性?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过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也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阶段,却依旧不能得出让自己毫不动摇的结论,于是我抱着对爱情、婚姻和性的困惑开始读这本书。
书中说,“中国的文化跟西方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是家庭本位的,他们是个人本位的。我们会把家庭价值放在第一位,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什么的,这个价值是第一位的,把个人快乐放在第二位,要求个人要为家庭做出牺牲。”就我自身有限的经历而言,我是一个曾经一头撞进过婚姻的人,婚后为把家庭和睦放在首位也确实刻意压抑、忽视过自己的喜与怒,但是随着一次次的忍让和退步,我才逐渐发现,有些人不会考虑家庭、不会考虑伴侣和孩子,只会像黑洞一般不停地消耗对方,牺牲个人的快乐和价值未必能换来家庭的和谐,然后我自私地逃了出来,放下怨愤重新拥抱了快乐,从那以后,天空格外蓝,阳光格外明媚。什么家庭本位,我只要个人主义。
以前觉得“做爱”这个词做作又生涩,矫情又露骨,羞耻又原始,大约在半个月前听了《蝴蝶的叫喊》剧情歌后开始get到了这个词的美感,直到读到本书中谈性与爱的部分中“双方已经没有感情了,但丈夫还是会回来睡个觉、吃个饭,然后做爱,其实也不能说是做爱了,就是性交,这种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有性无爱的关系”后才意识到,“做爱”这个词是对爱与性、灵与肉、情感与欲望完美结合的最佳表达,这个词里怀揣虔诚、饱含深情,相比肉体的结合,更多的是灵魂的契合,相比之下,没有爱的性可不就仅仅是性交么。书中提到,“性的第七个意义是权力的表达”,确实,性表达了权力,宣誓了占有,起码是在性的过程中对对方的占有和支配,尤其是耽美小说中的强强恋,攻方往往带着浓重的征服欲,除却生理上的征服,更大一部分是心理上征服感。
“如果你并不是很想结婚,而且一定要等待爱情,那你内心要足够强大,要做好终身独身的准备,因为爱情发生的概率并不太高。”是的,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态,当年因为自以为的“爱情”一头扎进了婚姻,以为自己倾注的是一腔热血,结果却是洒了满地的狗血,可我仍对爱情充满希冀(写下这些内容的时候还是2020年,人的心态是会变的,三年后的我丝毫不期待爱情),虽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遇见爱情了,并且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心理准备,毕竟爱情发生的几率确实不高,而且爱情不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需要运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有有幸遇到了才会发自肺腑地感叹“缘,妙不可言。”啊,我这该死的恋爱脑。
“道德审判的角度是不可取的,因为道德情绪会过于蛊惑人心,有可能令事态失控,最后变成非理性的宗教审判。”这一点我非常赞同,结束婚姻后的一两年内,我会因为不认同前任的行为而对他进行道德评价,这种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的感觉让我陷入了负面情绪当中。后来偶然中看到了醍醐灌顶的一句话:“用道德约束自己,用法律评价他人”,就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了,我们可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但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而且道德本身就是没有强制约束性的,试图用一根松紧带去测量长度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最后再摘几句书中我个人非常认同、或者为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话:“人的许多观念并不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也不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本质,而是由社会和文化构建而成的”“大家从来不是按同一脚本来生活的”“做家庭主妇是一种折磨,一种西西弗斯式的折磨”“婚姻的契约可以是个性化的,每一对伴侣都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对婚姻价值的理解,来规定彼此间的承诺”“灵魂是没有性别的,所以灵魂伴侣不一定是异性。灵魂伴侣只有精神关系,没有肉体关系,而恋人既有精神关系,也有肉体关系”“依恋是好的,依赖却是坏的”。
总之,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拆墙的过程,拆思维的墙、内心的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应该和不应该,只要不是违法犯罪伤害他人的行为,我们就应该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各种各样的存在。
2020.5.3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