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便被这本书的主题吸引但迟迟没有拜读,三月中旬在图书馆同值班老师偶然聊起才知道作者李硕老师已经病重可能不久于人世,便又将本书拾了起来。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从夏朝(二里头文化)出现,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横跨一千多年。借助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从人祭这一新角度重新讲述了家喻户晓的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作者关于人祭这一现象的描写配上考古材料令人毛骨悚然,但作者作为学者的客观笔触令我佩服,“接下来是第三轮杀人”,这样简洁的文字背后不知作者承受了多少的不适和压力,其中有些场景确实令我感到生理上的不适,书中前十五章以商朝人祭为主角,读起来还是较为压抑的。但到了后半部分,以文王周昌学习占卜,创作易经,到后来翦商大业完成,有一种重新认识历史的感觉,读起来十分畅快。但相较于前文的考古分析,后半段更像是对作者新观点的自圆其说,但胜在文笔自然流畅,除了对于易经卦象的分析有些牵强附会之嫌,其余部分不管是大胆提出新观点还是对自身观点的论证写的都很好。读完本书后劲还是挺大的,人祭这种形式在三千年前左右的各个文明都还算普遍,但当作者带我们走入那个时代,作为一个现代人理解了这种行为的普遍性后还是会觉得可怕,这就不难理解我看到先周百姓再田中祭祀是只是歌舞祝祭时想哭的冲动了。从宗教人祭这个角度,周朝是从原本的人牲部族羌人的一支,为了部落发展依附于殷商统治者成了为其抓捕人牲也就是自己亲族的抓牙,直到周方伯周昌潜心学习占卜卦象,把商人的上帝阐释成普世的上帝,使自己成为了上帝的代言人,为翦商大业提供了正当性,而武王周发作为实在人hh即使伐纣成功后自认没有父亲通神的能力,但根基未稳又只能依附于殷商的人祭风俗,直到周公旦摄政,才用“德”的理念改造了祭祀,抹杀了人祭在历史中的痕迹。这个叙事的角度十分新奇,又十分动人,按照作者的说法“德”虽是为了取代殷商的血腥人祭,但这种道德历史的叙述,也将人和神界的距离拉远,使统治者注重德行和“小民”,富于忧患意识,使百姓谨慎谦恭,看重集体,为我们这个文明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由此,翦商之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使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和重生。而在三千年前的古文明中,也只有华夏文明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成为一个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延续至今,其他文明的神权和贵族统治的退场则要到两千五百年后的16世纪。一些书友可能会觉得过于牵强附会,证据不足,我读时也有这样的感觉,但这不妨碍我对于作者敢于提出新观点并可以自圆其说的钦佩;还有一些书友觉得周公乃至后世儒家的道德叙事抹杀了历史,周公的行为无异于焚书。我觉得有一个书友的想法说的很好“对于历史,抹去的都是遗憾;对于文明,留下的都是未来。”假使作者所作为真,我个人认为,作为后人我们仍能通过考古学一窥历史的真相,但周公留下的道德印记,远比那些血腥记忆更为重要,伴随我们这个文明前行的终究是前者。也正如作者最后所说“除了祭祀坑里的尸骨,这世上还有别的东西。也许,人不应当凝视深渊,虽然深渊就在那里。”最后没有查到李硕老师近况的新闻,只能祝一切都好,早日康复。感慨良多,书不尽言,就先写到这里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