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会让读者感到不愉快。
刚看到书名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厌恶女性”,尽管这种感觉并没有错。然而,作者已经解释得更为贴切了。通过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她指出了“厌恶女性”的一些现象,其中一些现象虽然属于男性“厌女”,却无法避免出现。因此,“蔑视女性”一词更贴切。
这本书介绍了男性“厌女”和女性“厌女”两个方面。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厌女”是一个悬浮在性别秩序的二次元里的现象,没有人能够摆脱。
男性对女性的蔑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你懂什么”和“你们女人就是麻烦”等语言,这些词语无疑蕴含了男性对女性的蔑视。作者并没有在这些表象上停留,而是从男性的价值观、父权制等角度入手,分析了男性对女性的蔑视,并且引用了多个案例,如性别双重标准、对同性恋的厌恶等,具体且直白地展示了男性“厌女”的无处不在,及其自信和理所应当的态度。
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厌女指的是女性对自身的厌恶。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这种思想的普遍性,并指出这种思想的根源在于母亲以及父权社会,无法摆脱。由于社会资源的不平等,这种思想得以存在。例如在《红楼梦》中,探春曾经说过“如果我是个男人”,表示她的才华和能力不输给任何男性。然而,她最终还是被当作了商品。在现代社会,虽然男女平等被呼吁,但很多公司仍会优先雇用男性员工,因为他们认为女性有特殊时期和产假需要照顾家庭,过于麻烦,导致一些女性放弃了事业。在这样的社会中,“我要是个男人就好了”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思想。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女性厌女的根源,并讲述了她们对此的斗争,如自伤、排斥,或加入男性团队,但这些都不是最佳选择。尽管女性再强悍,再倾向于男性,她们也无法被认为是男性。
作者所说的“不愉快”可能是由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被冒犯。然而,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我自己也是厌女者。我从骨子里蔑视母亲及其依赖关系,并坚决不步她的后尘。我选择单身,并轻视那些把婚姻视为人生最终目标的人。这些行为竟正是厌女的表现。然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不代表我能够自我脱离厌女情绪。厌女思想根深蒂固,源自父权社会,深入人心。很难彻底消除,但我相信,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仍有机会战胜厌女情绪,但这需要男女双方的参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