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很喜欢的一篇书友的评论】
序言距离上次看这本书已是三年有余,犹记得当时的自己泪流满面的样子。现如今却是心有余震面无泪的读完。对于柴静,因为《看见》敬意满满,因为《穹顶之下》质疑其哗众取宠,再次拿起《看见》回归平常以待。
对于柴静这个人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作品,不管是她灰姑娘的励志经历,还是她那些甚嚣尘上的热点问题,都让她即使出走央视,也能依托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需再像大部分人一样去考虑所谓“平台”的选择。
《看见》内容简单直白直指人心,书分为20章,写作者柴静的成长历程,国家这些年经历的种种变迁和大事件,也写从书中折射出的我们自己。
成长白皮书:对柴静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本是会计专业出身。不知是命运还是运气,柴静进入人人梦寐以求的中央电视台从记者做起,在之后的许多重大新闻中都活跃着她的身影。从一个新闻行业的新人,经过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成就了知名记者和主持人的身份。这本书中她用对自己内心的剖析和对话,从没放弃过反思和学习,讲述了在这条路上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的自己,用那个温热的跳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活着,说着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含在每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国家变迁录:书中把柴静亲身经历、采访、记录下的国家重大事件一一细节化地展示,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每一个章节过程中通过柴静细致真实的描述,让这些灾难、热点更接近我们。她用柔软讲述黑暗,让我们看见叹息背后的深深的失望,也让我们看见黑暗后的闪闪希望。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能理解黑暗。而黑暗往往是阳光的背阴面,黑暗过后终会是阳光。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凡中的普通人,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些与我们休戚相关的事情,也更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读自己:书中的真实事件,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不遥远不虚拟,就这么大喇喇的摊在我们面前,我们看着读着同时感受着反思着,虽然这不是发生在我们大部分人身上的事情,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柴静说: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人都是一样的,对幸福的追求一样,对自身的需求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柴静说: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法律是道德的最后底线,相信法律能够带给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是个不完美的世界,而法律就是人的情绪是根除不了的,有时松有时紧,永远永远。而屈服是我们最不想要根除的情绪之一,不屈服,才有希望,不屈服,才能进步,只有不屈服,我才相信存在。
说到这里,我建议朋友们有空去看看这本书。不要批判、也不要赞美。别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清空,可以不吸收,但请不要故意拒绝。这不是一本老少咸宜的读本,她现实,她带来疼痛,她直接,她感受热泪,她悲情,她带来感动。她是一个人,也是一本书。去,用眼睛去看见,用灵魂去感受。不求有所得,但求看得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